语文一模试卷文言文赏析部分题目及答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8-28 22:10:47
语文一模试卷文言文赏析部分题目及答案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1)虎大骇,远遁遁:__________
(2)驴不胜怒,蹄之蹄:___________
(3)适异国来贡狮猫适:___________
(4)启扉急视 启: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_______________”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没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___________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____________描写。
4.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逃跑
(2)用蹄子踢
(3)恰好,恰巧
(4)打开
2.(1)有个喜欢好事的.人用船将驴运入黔这个地方。
(2)这样以后才明白猫躲避老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疲惫。
3.(1)甲文:以为神 技止此耳
乙文:大与猫等为害甚剧(或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2)心理 动作
4.从驴的身上我得到了:(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从猫的身上我得到了:(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面对强敌,我们应该讲究策略,智取对手。(意思对即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爱莲说的文言文及翻译导语: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的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
- 与宋公子牧仲书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
- 张光纬原文: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
-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被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
- 《明史》文言文的阅读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 钱谦益黄山游记钱谦益原文: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
-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明]归有先进士同榜者,其始数百人常相聚。自春官进于冢宰喀’,而后分送诸曹,各随所隶以去,谓之办事。今年赐第者,三百九
-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3
-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
- 陈太丘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 文言文断句复习要点导语: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
-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寓言故事原文: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
- 初中文言文的成语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
-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
- 大同文言文翻译赏析《大同》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同
- * 之间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
- 易错文言文的知识点一、通假字1、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2、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二、古今异义词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
- 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导语:一毛不拔是指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下面是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欢迎阅读及参考!一猴死,见
- 汉书原文: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注]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