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习题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14:19:18
标签:
文言文狼习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案】
15.⑴回头看 ⑵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元史·韩镛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
- 选自《明史》盛庸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文言文,完成4-7题。盛庸,不知何许人。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挥。建文初,以参将从耿炳文伐燕。李景
- 《金史阿离合懑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战。年十八,腊醅、麻产起兵据暮棱水,乌春、窝谋罕以姑里甸兵助之。世祖擒
-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腾少而质直,明解吏事。魏正光中,北方扰乱,腾涉险间关,得达秀容。寻为高祖都督府长史,从高祖东征邢杲。师次齐城,有
- 韩愈原文:韩 愈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②于门墙
- 清史稿原文:扬古利,世居珲春。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率先附太祖,时通往来,太祖遇之厚,命扬古利入侍。郎柱为部人所戕,其妻襁负幼子纳穆泰于背,
- 宋人疑盗文言文翻译宋人疑盗文言文大家读过了吗,主要是讲什么道理的呢,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宋人疑盗文言文翻译吧!宋人疑盗文言文原文:宋有富
- 《勿斋记》文言文阅读译文及答案 勿斋记(明)朱舜水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②古
- 更渡一遭①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②杀生之名,乃炽火③使釜水百沸,横筱④为桥,与鳖约曰:“能渡
- 左传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 作者:左丘明 原文: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
- 包公祠记 【清】王概始余闻孝肃祠在庐郡南城之香花墩。墩隆然水中,径以长桥,既隔尘嚣,复多高柳芙蕖之属。水
- 后汉书原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
- 狼其一文言文原文翻译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 栾盈与范宣子有隙,欲加害宣子,事败,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②,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
-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复
- 《百家姓·姜》文言文《百家姓·姜》作者:佚名历史来源「姜」源出 ;姜氏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就是姓「姜」。一 、 以地名为氏。据《说
- 司马迁《史记·绛候周勃世家》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 文言文暑期练习初三语文下册一、实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 ) 2、略无阙处( )(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 )4、至
-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导语: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下
- 顾荣施炙文言文阅读训练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