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文言文阅读理解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文言文阅读理解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22 20:15:34 

标签: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文言文阅读理解

送同年①丁聘之之任平湖序


[明]归有先

进士同榜者,其始数百人常相聚。自春官进于冢宰喀,而后分送诸曹,各随所隶以去,谓之办事。今年赐第者,三百九十有四人。既分曹,则余所同工部办事者四十有六人。而五人者,选入史馆。今夏首选,凡若干人皆得外补。夫同年而又同部,宜日相聚,以观其德业。然每晨入部,升堂只揖而退,卒无所事事。而当选者,亡何又各得官以去。是所谓同榜者,亦若率相值而已。此余于诸同年,未尝不叹其相聚之难也。是选也,龙阳丁君得嘉兴之平湖。故事,同部送行,余次当为序,故余道其于同年之情如此。

嘉兴本古会稽吴郡之地,唐时犹隶苏州为县。其后乃割于吴,然风土民俗犹一也。余故关人,敢以其所知者告之。凡今之选为令吴中者,人之忧之,未尝不以赋税之难。夫以天下财赋。悉在东南,欲其办集,诚难矣。田租之入,率数十倍于天下,然父子祖孙二百年来以为当然,固无望其减,而独畏其日加也。历三纪以来,民间未尝放赦,而水旱之灾,蠲贷曳令亦少矣。又经岛夷②焚剽之后,海上之戍不撤,而加编海防,岁增月益,江、淮以南,益骚然矣。军府之乾没,动数百万,此皆生民之膏脂也。凡为大吏,其势与民日远,一切以趋办为能。民之疾苦,非有关于其心也。若为令者,ze6*民皆吾之赤子,朝夕见之。亦何忍使之逮系鞭笞,流离僵仆而不之恤也?夫额供之数,固民之所乐输者。其他水旱流冗,荒莱奸蠹之所积逋谢,与今权宜一切之征求,谓宜有调停委曲于其间,此令宰之所宜留意者也。

余历观前政,有不以催科为事,而事亦未尝不办集,往往为大官以去者。而其急于催科者,其功名反或不逮。然则独以催科为东南之吏告者,其流祸于生民多矣。传日: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庄子论解牛日:彼节者有间,而刀刃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夫如是,天下事夫何忧其难!余固为吾丁君告,亦并以为诸同年之吏于东南者告也。

【注释】①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②春官:礼部官员;冢宰:主管朝中事务的部门或官员。 ③蠲(juan)贷:免除赋税、劳役等。 ④岛夷:此处指代倭寇或海盗。 ⑤乾没:贪求、贪得。 ⑥积逋:指累欠的赋税。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官进于冢宰 进:举荐

B.敢以其所知者告之其:代词,他

C.而加编海防,岁增月益 益:增加

D.固民之所乐输者 输:缴纳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作者同情百姓的一组是

①此余于诸同年,未尝不叹其相聚之难也

②历三纪以来,民间未尝放赦

③军府之乾没,动数百万,此皆生民之膏脂也

④夫额供之数,固民之所乐输者

⑤而其急于催科者,其功名反或不逮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阅读答案

⑥然则独以催科为东南之吏告者,其流祸于生民多矣

A.①②⑤ 8.①④⑤ C.②③⑥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榜中第的人因为分到不同的部门,或者虽然在同部门但每天没有在一起好好办事,加之有部分人被分派到外地做官去了,所以作者感叹大家相聚一起很难。

B.作者认为因为自己是吴郡人,所以有必要把在吴郡做官的难处告诉到那里做官的同年,让他们多留意百姓的疾苦。

C.收取赋税是在东南一带做官的'官员最难办的一件事,因为这里的田赋最多,又地处海边常受海盗的侵扰,加上水旱灾害以及官员贪腐等原因,百姓负担太重。

D.作者发现以前在吴郡做官的人,有的因为不抓紧征收赋税而被大官撤职离开了,而有的抓紧征收赋税也没有得到功名。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固无望其减,而独畏其El加也。(3分)

(2)谓宜有调停委曲予其间,此令宰之所宜留意者也。(4分)

(3)亦并以为诸同年之吏于东南者告也。(3分)

参考答案:

10.B(其在此句语境中不是指代第三人称他,而是指代第一人称我或自己)

11.C(①是作者感叹同年中进士的一帮人平时能经常聚在一起不容易;④是作者介绍老百姓乐意向官府缴纳事先规定好了数额的赋税等;⑤是作者向外派做官的同年丁君讲述为官之道;只有②③⑥都是直接表现了作者在同情百姓)

12.D(有的因为不抓紧征收赋税而被大官撤职离开了不符合原文意思,应该是有的官员没有急着向老百姓催交赋税,最后却也办齐了,并且还升了大官离开了此地)

13.⑴本来不指望它(赋税)减少,却只害怕它一天天增加。(固日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

⑵则应该在里面根据实情酌情调整,这是做地方长官的所应该留意的啊。(调停委曲令宰译对各1分,判断句式1分,共4分)

⑶也一并把它作为对到东南一带做官的各位同年官员的告诫吧。(以为吏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郑板桥画竹文言文翻译郑板桥画竹的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是阅读过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郑板桥画竹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查看!【原文】郑燮,号板桥
  • 医闾先生集原文:先生自少即勤问学,不事游乐,及成化戊子①谒疾②归家,益潜心正学,杜门不出者十年。至戊戌③岁,始造表弟马指挥文敬园中看花,有诗
  •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长生殿》(唐)白居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
  • 初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分析研究一、文言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难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难的模块不是阅读,也不是写作,而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最
  • 叶嘉传文言文阅读题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
  • 鼠画逼真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
  • 照玄上人诗集序(明)刘基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
  • 执竿入城文言文的道理执竿入城是一则笑话,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下面是关于执竿入城文言文的道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 中考语文文言文《游山西村》必背考点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
  • 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明·李绍古今文章,作者非一人,其以之名天下者,惟唐昌黎韩氏、河东柳氏、宋庐陵欧阳氏、眉山二苏氏及南丰曾氏、临川王氏七家而已
  • 文言文练习附答案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
  • 明史原文:萧近高,字抑之,庐陵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礼科给事中。甫拜官,即上疏言罢矿税、释系囚、起废弃三事,明诏已颁,不可中止
  • 文言文备战的技巧之文言文虚词而:1、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和”或“及”或“又”。如
  • 新唐书崔隐甫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新唐书崔隐甫传崔隐甫,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
  • 文言文《西湖七月半》的原文和译文原文:①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
  • 汉书张骞传文言文翻译《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汉书张骞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 宋史原文:段少连,字希逸,开封人。倜傥有识度。举服勤词学,知崇阳县。崇阳剧邑,自张咏为令有治状,其后惟少连能继其风迹。权杭州观察判官。太后崩
  • 《宋史·许仲宣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
  • 聊斋志异原文: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 * 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
  • 《细柳营》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