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23 00:12:47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1.之
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2.者
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宜多应者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⑦语气词,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称代词,自己、我、我的,他、他们,它
而不知太乐之乐其乐也(自己的)《醉翁亭记》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他)
指示代词,这,那专其利三世(这种)
副词,表推测或委婉语气,大概,也许,难道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道(难道)
4.而
①转折连词,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述而》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未有问而不告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②修饰连词,相当于“地”。面山而居
③顺承连词,可不译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⑤表顺承的连词,就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顺承的连词,来挟天子而令诸候《隆中对》
⑦表递进的连词,而且国险而民附《隆中对》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默而识之《论语?述而》野芳发而幽香
⑨表假设,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溪深而鱼肥
5.以:
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
悉以咨之(拿来)《出师表》以衾拥覆(拿来)《送东阳马生序》
生以乡人子谒余(用)《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出师表》必以分人(拿)《曹刿论战》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陈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出师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以其境过清(因为)
何以战(靠、凭借)必以情(根据)《曹刿论战》
②连词遂许先帝以驰驱(表目的,为)《出师表》
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④连词,表顺承。
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咨诹善道(用来)《出师表》
无从致书以观(来)《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至)以伤先帝之明(以至)《出师表》
⑤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⑥副词,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6.则
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②副词,那么
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霸业可成《隆中对》
③连词,表假设,若,如果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孟子二章》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④连词,表转折,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⑤连词,只是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7.于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④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⑤从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战国策原文:齐王使使者(1)问赵威后。书未发(2),威后问使者曰:“岁(3)亦无恙(4)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5),曰:“
- 南史原文: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思话年十岁许时,未知书,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数年中,遂有令誉。颇
- 《黄鹤楼》的文言文及评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作者:崔颢原文 Original Text译文 Translated Text昔人已乘黄鹤去
- 四知范晔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
- 文言文阅读训练之洛阳僧人篇洛阳有僧,房中磬①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②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③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遽以告
- 游丹霞记【清】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
- 程迪字惠老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
- 《农桑辑要·药草·百合》文言文《农桑辑要·药草·百合》作者:佚名《四时类要》:二月,种百合。此物尤宜鸡粪。每坑深五寸,如种蒜法。义云:取根曝
- 吴陆抗闻步阐叛,亟遣将军左奕、吾彦等讨之。帝遣荆州刺史杨肇迎阐于西陵,车骑将军羊祜帅步军出江陵,巴东监军徐胤帅水军击建平,以救阐。陆抗敕西陵
- 文言文人有三不祥阅读理解答案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
- 《庄子 胠箧》原文及译文标签:杂谈 分类:古代作家作品 【原文
- 文言文螳螂杀蛇阅读习题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昭达性倜傥,轻财尚气。京城陷,昭达还乡里,与世祖游,因结君臣之分。侯景平,世祖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世祖。世
- 文言文《掩耳盗铃》翻译及道理分析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
- 《晋书何琦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
- 高中文言文考试复习知识要点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
- 何谓“文言文”介绍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
-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
-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
- 贾谊[明]李贽①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