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最新文言文考试重点整理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21 20:50:17
小升初最新文言文考试重点整理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个人认为是古人的错别字。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再如“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出,给人看。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当今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指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也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qing6*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
如,“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当今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如【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3)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则耻师:(动词 拜师)
(7)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 军队)
再如【意】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3)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神情)
【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sha6*人如不能举(全、尽)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百家姓郝的文言文历史来源「郝」源出;一 ;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商王帝乙时,子期受封于郝乡(山西太原),其后以邑名为氏。
- 《徐中丞讳士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
- 《后汉书·马援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作题。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道(dào)(1)名词。①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②规则,正确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
- 耿秉传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
- 徐霞客传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
-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父桓,邠州知州。翰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
- 《桃花源记》鉴赏《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
-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
- 文言文满分作文文言文满分作文是怎样写出来的?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文言文满分作文一呱呱小儿,但饮牛湩[
-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
- 高中文言文断句文言文阅读需要明辨句读,文言文断句,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中文言文断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高
-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以伯父枢密直学士堂荫得官。擢进士第,中《春秋三传》科,至太常博士;又举贤良方正,试六论中选,及对策,失书问目①,
-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 * 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
- 韩愈《乌氏庙碑铭》原文及翻译导语: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下面
- 姚南仲,华州下邽人。乾元初,擢制科①,授太子校书。迁累右补阙。大历十年,独孤皇后崩,代宗悼痛,诏近城为陵,以朝夕临望。南仲上疏曰:“臣闻人臣
- 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诗词(50首)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
- 原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
- 山市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
-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