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学生文言文的走红值得人们深思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28 03:26:38
11岁小学生文言文的走红值得人们深思
2015年12月上旬,湖南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晗睿去外地参加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家庭教育”,材料要求围绕“阅读”、“习惯”展开论述。简单构思后,余晗睿在40分钟内,即以文言文形式写出了《父母之教》一文。文章只有600余字,引经据典地阐述家庭教育对阅读和习惯的重要性。开头开门见山点明观点:“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很快,这篇作文便在网络走红,国内很多网站纷纷转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该文为何能走红,为何能引热议?这是颇值一议的。
有人说,文章写得好。文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层次分明,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文通句顺,确是一篇好文。但实事求是而论,能写出达到如此要求的文章的,在莘莘学子中,并不乏人,为何偏让余晗睿走红?
又有人说,文章采用罕见的文言文形式来写,凸显特色。此话有一定道理。在余晗睿的同龄人中,有不少人用白话文还写不出主题明确、条理清楚、内容充实、文字通顺的文章,何况用文言文呢?有专家说,即使大学中文系学生,用文言文写篇像样的文章也非易事,而一个小学生居然用文言文写出一篇好文来。如此看来,余晗睿确实是个“另类”。但生活中“另类”者不乏其人,并不等于就能走红,因为“文言”这种形式,不少国人望而生畏,视之为第二外语,难学难懂,避之唯恐不及。如此看来,走红必有他因。
的确如此!笔者认为,“走红”的真正原因是人们由衷地赞赏余晗睿热爱“国学”的精神与行动。其实,文言文只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差异,透过文言文去了解、学习“国学”精华,难度不小,没有“热爱”“专注”的精神,难以迈进其门槛。余晗睿五岁开始,就在家长引导下接触古诗词,逐渐培养起对“国学”的兴趣,觉得“书中蕴含了太多哲理,越读越着迷。”兴趣的驱动,促使他坚持每晚7-8点,自觉地抽出一个小时去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后来读的书愈来愈多,为了加深理解,课余他还会看央视《百家讲坛》等讲座,扩大自己的“国学”视野。长时间的执著坚持,较快地提高了他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他能写出广受赞扬的`文言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人们赞赏余晗睿的,不仅是他认真刻苦学“国学”,能写出不赖的文言文;更看重他能将“国学”精神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校长刘容说,走廊里有不少学生嬉戏,余晗睿会绅士地伸出左手,给同行的她和老师挡出一条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始终挺直腰杆坐在座位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处,比同龄人成熟多了。刘容赞道:“这孩子很注重礼仪。”如今,“国学”已经成为一大时髦,但不少人只是学一点皮毛装点门面或交差而已,相反,一个更严峻的现实是,众多的人对传统经典的敬畏之心日渐淡薄。随着以消费、商业为特征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戏说历史,颠覆传统,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成为时尚,传统经典的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正是有识之士颇感忧心的。而今,发现一个11岁的小学生对“国学”居然有如此追求与境界,欣喜雀跃之余,必赞之并推而广之使之“走红”。
然而,也许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余晗睿的文言文中透露了他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引导他成长的。余晗睿在作文中说:“吾父者,读圣贤之书而教我……多年以来,决无丝厘间断。”“吾母者,予敬而爱之……吾母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作文末尾总结说:“伴,人之情也。读书,明理也。习惯,所以修身养性也。此皆父母之教也。”这段话告诉人们,余晗睿的成长,离不开其父母的见识、榜样、追求与坚持。没有他们多年来“牺牲”自己的爱好、娱乐、休息,始终“伴”着孩子,就不会有余晗睿的今天。他们堪称天下父母的典范。而今的年轻父母深知培养孩子的重要性,也懂得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与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更愿意投入金钱,但缺乏良好的榜样与耐心。他们一边呵斥孩子要刻苦读书学习,一边却在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甚至玩扑克、打麻将。而这,却令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大打折扣。愿天下年轻父母从余晗睿的父母中获得启示。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涵盖着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不变的核心价值。千百年来国人将传统经典奉为立身之本,始终保持崇尚与敬畏之心,中华五千年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我们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凝聚力。俗云“举头三尺有神灵”,传统经典其实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神灵”。学习国学,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引起各级人士充分的重视,并落实在行动上。
11岁小学生文言文的“走红”,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梁书原文: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也,以名家子,弱冠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天监四年,出为招远将军、吴郡太守,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四年,
- 最后5天复习文言文的方法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地,五天复习决胜中考文言文。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
- 《金史·沈璋传 》文言文练习附答案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
- (3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
- 《愚公移山》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
- 荀子原文: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
-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
- 对牛弹琴文言文原文《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对
-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
- 文言文会试录,乡试录阅读理解答案《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
- 黄鲁直敬重苏轼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
- 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导语: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
-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课标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规定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 宋史原文: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会秦王廷美
- 重修棂星门移置瑞光楼记欧阳熙人才生为世用,不偶然也,必汲山川之秀而得天地之灵。故三苏生而眉山草木枯,韩相出而日下五云见,由古而然,岂诬也哉?
- 文言文教学技巧一、文以载道的“思化”法选入教材的古典文学作品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浩瀚的文学典籍中思想内容和艺术
- 文言文《诸葛亮传》阅读理解及解析章武三年春,先主①于永安②病笃,召亮③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④。若嗣子
- 魏书原文: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人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精于《三礼》,兼善《春秋》百家之说。任城王澄重其学业,为其声价。澄功衰在身,欲七
- 高考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
- 高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