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成语积累卡片(第六册)全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0:35:29
标签:
高中文言文成语积累卡片(第六册)全
第六册
荆轲刺秦王
299、进兵北略地──攻城略地:掠夺,夺取。
30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shǎo)安毋躁:稍微。
301、轲自知事不就──一挥而就:成功,完成。
302、被八创──创巨痛深:伤口。
303、箕踞以骂曰──虎踞龙盘:蹲坐。
30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图穷匕见。
屈原列传
305、平伐其功──不矜不伐:自夸。矜,自夸。
30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耳聪目明:听觉灵敏。
307、明道德之广崇──崇山峻岭:高。
308、治乱之条贯──融会贯通:贯通。
309、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妙。
310、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见笑大方:表被动,被。
311、新沐者必弹冠──弹冠相庆:掸掉帽子上的尘土。后者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
312、怀瑾握瑜──瑕瑜互见:美玉。
张衡传
313、尤致思于阴阳历算──专心致志:尽,极。
314、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信而有征:证据。
315、果地震陇西──得陇望蜀:地名,今甘肃一带。
316、衡下车,治威严──下车伊始:官吏新到任。
祭妹文
317、岁寒虫僵──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僵硬。
318、旧事填膺,思之凄梗──义愤填膺:胸。
319、汝又虑戚吾心──休戚相关:忧愁,悲伤。
320、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死不瞑目:闭上眼。
321、如影历历,逼取便逝──历历在目:清晰分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送钱秀才序秦观去年夏,余始与钱节遇于京师,一见握手相狎侮,不顾忌讳,如平生故人。余所泊第,节数辰辄一来就,语笑终日去。或遂与俱出,遨游饮食而
- 曾巩原文: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馀,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
- 原文:本段选自《续焚书》卷四: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
- 酒徒遇啬鬼原文昔一人嗜酒,忽遇故人,其故人乃悭吝之徒。嗜酒者曰:“望诣贵府一叙,口渴心烦,或茶或酒,求止渴耳。”故人曰:“吾贱寓甚遐,不敢劳
- 初中文言文复习学案参考篇一: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一)重点文言词语1.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 ) ..2.迄.乎成( )3.倍.人也(
- 《陈涉世家》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字音:阳夏( )少()时辍( ) 怅( )恨 苟() 鸿鹄(  
-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箝辽阳牟宾县。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曾祖忠,礼宾使。父信,兴中主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成雍十年,登
- 主义教学理论文言文教学浅析论文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文言文教学1.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文言文的环境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
- 文言文阅读:穆修,字伯长穆修,字伯长,郓州人。幼嗜学,不事章句。真宗东封,诏举齐、鲁经行之士,修预选,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负才,与众
- 世说新语原文: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
- 画龙点睛文言文及翻译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以下是小编
- 资治通鉴原文: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 * 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
-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诸葛亮《出师表》)(
- 《季布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 ,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
- 庐山草堂记文言文翻译庐山草堂记是白居易所写的一篇著名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庐山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
- 姜从树生文言文翻译姜从树生这篇文言文表达了不能只注重面子工程不认错,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讽刺了那些因爱面子而固执己见的人。以下是它的原文翻
- 文言文之《梁书·刘孺传》原文及译文原文: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
-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以下皆侧目惮之
- 王溥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导语: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王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
-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总结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