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言文教学课堂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08 11:42:56
激活文言文教学课堂
在中学语文古文的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有的昏昏欲睡,也有的将目光紧紧跟随教师,把老师的解释一句不落的记在书本上。我在私底下也曾问过学生,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古文词语比较晦涩难懂,因此对其不感兴趣。
如今,我们在反复强调教改、课改,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想要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古文教学的改革更是迫不及待所需的。
古文的教学不仅是大多数学生的痛苦,也是许多老师的难题,我亦如此。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古文时更需要老师灵活应用教材,紧密结合历史知识,想法提起学生的兴趣。然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却是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陈旧模式为主,从而导致即使文章有趣,但因教学方法的死板而使学生对文言文丧失兴趣。根据心理学专家分析一般孩子的注意力仅为十五到二十分钟,如果一节课都由教师来讲,学生势必会产生听觉疲劳,而他们面对的又是如此古板的教学方式,更不容易对所学课文产生兴趣,因此学生兴趣的激发成为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心理上就会产生负担,受到压抑,处于抑制状态,只会一味地等待老师的传授,满盘接收,而根本不会自己去解决文章中碰到的“拦路虎”,更不用说自己主动去思考文章的'内容。在他们的印象中,学习古文或者古诗的方法就是老师讲授,满本笔记,死记硬背,无需理解。所以文言文的学习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其实,学习古文跟学习现代文的基本方法都是相同的,最初的一步,即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投入到古文学习的过程中去,所以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这样不仅会使他们主动投身学习,思维活动也将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都会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具有竞争氛围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很好地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
在刚刚教授本学期第一篇古文《童趣》时,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一改以往的过分强调识记而忽视理解的方式,把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权抛还给学生,让他们针对疑难问题,合作探究讨论,解除疑惑 。先将全文分为三部分,由3位同学翻译;之后对有困难的字词分别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确定更为准确的意思;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学习方法。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同时也初步探究了古文学习的方法,一举两得。
以上这种方法也同样体现在假日活动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培优班的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较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已有进一步提高的情况,我专门选择了5篇他们所熟悉的成语典故来进行文言文的教学。
第一篇《执竿入城》
学生对这个典故有所了解,所以在理解上不存在什么难度,关键在于个别字词的意思。师: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
生: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最初竖着拿竿子,不可以进入,后横着拿,也不能进入,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了。突然旁边有个老人说:“我不是品德高尚的人,但是见过的事情比较多,为什么不把竿子从中间据断哪?最后依从他并且截断竿子。
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意见,或者觉得我翻译得比他还要好,可以大胆得来尝试一下。(引入竞争,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
几个大胆的学生纷纷举手。
师:你们觉得哪个同学说得最好?理由是什么?
生:徐静笑。语句通顺,我的理解跟她相同。
这时学生一般都找寻与自己翻译相似的内容。这已经做到了对文章的初步了解,而且学生兴致盎然。
师:同学们刚才对于文章中的有些字词解释有些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发现了?(学生由于刚学习古文,所以在翻译时多与现代文相结合,一时难以发现错误,这个时候由老师加以点拨。)
师:大家觉得“俄有”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突然”。
师:结合上下文联系,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意思?
生:我知道。应该解释为“不一会儿”。
师:为什么?
生:猜的。(全班大笑)
师:虽然是猜测的,但瞎猫遇到了死耗子,就是撞上了,而且还撞对了。那么哪位同学可以来解释?
生:“老父至”是一位老人来到了,不能说成是突然来了一位老人,应该是不久来了一位老人。
师:非常正确。这里的“俄有”是时间词。那么还有哪些词语表示时间非常短?
生:一刹那,一霎间。
生:马上。突然。瞬间。
师:很好。还有一个词语大家发现了没有。“但见事多矣”这里的“但”是但是的意思吗?
生:是的。
对这个词语,学生的知识只是收集了“但”在现代汉语里面的意思,所以无法正确掌握。需要老师告之。
师:这个“但”有个另外的意思。老人说:“我不是圣贤,XX见得事情比较多。”要求大家在XX里面填写词语。看看谁又能做成第二只瞎猫?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经过联系上下文,最后得出“但”在这里是“只是”的意思。
通过这篇文章的锻炼,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如此枯燥乏味的。其实在步步深入中,古文之谜被我们一层一层剥解开。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享受到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感受了文言文本身的美,体会到了短短数语中融入的那千般情愫,万般思绪。
这堂课的气氛始终非常活跃,由于学生对内容能自觉去挖掘深入,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课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有这么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收获,就会有命运的收获。”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做好第一步,给孩子们播上自主学习的思想种子,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激活文言文教学的课堂。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17. (2016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商隐《锦瑟》中“
- 五年级文言文将相和缩写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知道赵王得了一块和氏璧,就写信说愿意拿15座城换。赵王很着急,找来了蔺相如,
- 管鲍之交全文文言文翻译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管鲍之交全文文言文翻译,希望
- 范仲淹原文: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
-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恺性孝友,颇解属文。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
- 高中文言文黠鼠赋答案高中文言文黠鼠赋原文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①中空,嘐嘐聱聱②,声在橐中。曰:“嘻!此
- 明史原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
- 三国志原文: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孟子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 文言文中常用的几种习惯句式第一种:如何、奈何、若何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对(把)怎么样(怎么办)
-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
- 金史原文: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宋宣和间,盗贼起,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驻于磁州。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复从泽,泽署琼
- 齐人有好猎者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
-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导语: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下面
- 《张齐贤明察》文言文选段训练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
- 汉书原文: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①。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
- 初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赏析【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 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食马者不知
- 《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