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12 17:04:26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共6分,每小题2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①,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②,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③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④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纚纚(lí):洋洋洒洒的样子。②鸢肩火色:双肩上耸如鸢,面色如火。鸢,老鹰。③飞白书:用飞白字体写的御书。飞白,一种字体,笔画露白,似枯笔所写。④要:关键。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刺史达奚恕数咎让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B.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D.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答案及解析:A。(A.责备B.感到奇怪,诧异/区别,分别C.适合、胜任/称道D.显露/凶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乃去,客密州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周为条二十余事臣请为王言乐
C.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
D.乡人以无细谨,薄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答案及解析:B。(A.于是/是B.给、替C.就/假使D.认为/因为)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答案及解析:C。(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的,并不是被赵仁本举荐去做官的;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题3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及解析:(1)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高、厚、“使”后面补“之”,各1分)
(2)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感激而西、舍、不之顾,各1分)
(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所以、去、徒,各1分)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鹬蚌相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 晋书原文:卫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罐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骠骑
- 本草纲目石部硝石文言文作者:李时珍释名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气味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
- 李白大鹏赋文言文译文与赏析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原文: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 罗伦传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 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一、什么是“断句”?先从“句读”谈起。“句读”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何休的《公羊传解诂序》,又称句逗、句投(du)、句度(du)
-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
- 宋书原文: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租玄,晋车骑将军。父瑛,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 太祖登祚,诛徐羡之等,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
- 孟母三迁文言文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
- 马璘,扶风人也。祖正会,右威卫将军。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璘少孤,落拓不事生业。年二十余,读《马援传》至“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
- 《周书》节选文言文和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隽性宽雅
- 史记谈文言文翻译“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提供了史记谈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学好语文有所帮助。《史记》中的
- 铜雀台赋文言文字词翻译《铜雀台赋》是东汉末年曹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
- 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
-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 卷二·故事二 皇族子弟授官 原文
- 宋史原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
- 岳阳楼记原文以译文《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以下是小
- 《本草纲目·虫部·蜘蛛》文言文作者:李时珍释名:次蟗、蛛蝥气味:微寒、有小毒。主治:婴儿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为末,加猪
- 旧五代史原文:王晏球,字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
- 《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蹇叔哭师》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