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30 16:07:22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原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①神:精气、魂魄。
②五龙:五行中的龙。所谓‘五行’,是我国说明宇宙万物变化的传统学说。因为在天地之间,有循环流转不停的金、木、水、火、土,万物就是根据这五种元素而产生。龙是古代想像中神灵,具有超人能力。
③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类之气。气是万物牛成的根源,形成风雨、寒暑、阴阳等天地间观察之源,在人体中具有生命力、意志、感情。
④心为之舍:心是五气所宿的地方。
⑤德为之大:德最能治邪,因此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⑥养神之所,归诸道:根据道来养神,道是天地的真理、万物的根源。
⑦天地之始,无的意思,“老子”中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天地之始”就是无,而无常常表现为有,有又常常归于无的形态。
⑧一其纪也:天地之始是道,道之始是一,因此一为其纲纪。
⑨化端:变化的开始。
⑩得一:一是无,也就是万物之源。
(11)有其术:心如果能变成无为,其术自然产生。
(12)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而言。
(13)摄:统率、收容。
(14)受之天:道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
(15)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固然伟大,但必须有学问之后才能明道,所以比真人要低一个层次。
(16)人与生一,出于化物:入共同所产生的,就是无为自然的天地作用,人诞生之后就从物而化。
(17)知类在窍:人之所以能知事类,完全是根据九窍。类是认识事物,概念之后加以类别。
(18)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假如根据九窍还不知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
(19)其通也,五气得养:假如心术能很通,五气自然能被养。
(20)务在舍神:努力使魂魄停止住下来。
(21)此之谓化:假如能努力使魂魄住下来,自然会从胜而化。
(22)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23)存而舍之,经常使其住在这里。
(24)执一:坚守无为。
翻译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
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触类旁通而掌握道的。人类的肉体与性命,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人类了解各类事物,都是通过九窍。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什么事都可以办到,长存不散,这便叫做一身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真人,是跟天与道合一的,他能够坚守"一",而且产生并养育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他是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发出威势的人。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点,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阅读之灵隐寺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
- 初三文言文虚词复习资料-者者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指人、物、事、时、地等。"
-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
- 文言文的生日贺词贺词是祝贺喜庆之事的一类应用文。以函件形式送达的贺词通常叫作贺信,借助电报发出的贺词通常称作贺电。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文言文的
- 《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
- 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伤仲永》是一篇让人感触颇深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
- 欧阳修原文: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寻足下之意,岂非闵世病俗,究古明道,欲拔今以复之
- 文言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词汇解析(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
-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
- 捕蛇者说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与译文捕蛇者说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
- 袁枚原文:①佳节也,胜景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②乾
- 文言文名句及翻译高中文言文总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
-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
- 钱唐湖石记白居易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
-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
- 新唐书原文: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
-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
-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人。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
-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粱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 曾巩原文:①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