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孔思晦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21 07:14:16
元史
原文:
孔思晦,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翌,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至大中,举茂才,为范阳儒学教谕。延祐初,调宁阳学。先是,两县校官率以廪薄不能守职,而思晦以俭约自将,教养有法,代去,学者皆不忍舍之。于是孔氏族人相与议:思晦嫡长且贤,宜袭封爵,奉祠事。状上政府,事未决。仁宗在位,雅崇尚儒道,一日,问:“孔子之裔今几世,袭爵为谁?”廷臣具对曰:“未定。”帝亲取孔氏谱牒之,曰:“以嫡应袭封者,思晦也,复奚疑!”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思晦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敬必慎。初,庙毁于兵,后虽苟完,而角楼围墙未备,思晦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又一新之,祭器礼服,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于豪民,子思书院旧有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思晦皆理而复之。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害宣圣①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思晦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典故斥之,既又重刻宗谱于石,而孔氏族裔益明矣。元统元年卒,年六十七。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七》)
[注]①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译文/翻译:
孔思晦,容貌端庄,姿态稳重,性格沉默寡言。在孩童时,读书就已能通晓大义。等到年纪大一点,就拜导江的 张翌为老师,讲求文章的思想内容,对于文章的技法,他认为很浅薄而不刻意追求。(因为)家中贫困,(孔思晦)亲自耕田种地以自养,即使是严寒酷暑,学习也从不懈怠,远近的人家都争着聘请他做子弟的老师。到了大中年间,举荐孔思晦为秀才,并任范阳的儒学教谕。在延祐初年,调宁阳任讲学。以前,两县的掌管学校的官员大概都因为收入微薄而不能坚守职责,可是思晦能俭省节约自养,并且教育培养学生有法,等到别人代替他,学生都不忍心离开他。这时孔氏族人相互议论:思晦是嫡长子而且贤德,应该承袭封爵,侍奉祠事。上报政府,但无结果。仁宗在位时,很崇尚儒道,有天问:“孔子的后裔现在是几世了,承袭爵位的是谁?”廷臣回答说:“未定。”帝亲自拿出孔氏谱牒来看说:“应该承袭封爵位的是思晦,还怀疑什么?”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思晦因宗祀责任重大,经常害怕不能胜任,每遇祭祀,一定恭敬谨慎。当初,因战争宗庙遭毁坏,后来虽然经过修复,但角楼围墙未修完备,思晦竭力经营,来恢复原来的面貌。金丝堂坏了,又修复一新,祭器礼服一一整顿得有条理。又因为尼山是孔圣人的生长之地,原来就有宗庙,后遭毁坏,百姓冒犯耕种祭田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孔思晦恢复了祭田,并请求设置“尼山书院”,列入学官,朝廷接受了这个建议。三氏学原来有田地三千亩,后来被豪民霸占了;“子思书院”原有经营周转的钱万缗,借贷给百姓收取息钱,以供祭祀用,但时间长了,都不交息钱,还要亏本钱,思晦都进行了整理并且恢复了原样。五代十国时期,孔子家族后裔的人数已为数不少,有些人想要以假的族谱来代替真的族谱,害得孔子子孙的身份几乎都被剥夺了,于是,其他的后裔又想冒称宣圣的后代。思晦认为:“不早辨别真伪,时间长了,更不清楚,他与我不共戴天,将他们也列于族内,而在殿堂共同朝拜,可以吗?”于是会集族人,考核典故斥责他们,以后又在石头上重刻宗谱,孔氏族谱更加明确了。元统元年(1333)卒,享年六十七岁。
《元史·孔思晦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释匡衡勤学,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下
- 不食嗟(jiē)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
- 黄宗羲原文: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
- 范讽知开封范讽①知开封府日,有富民自陈:“为子娶妇已三日矣,禁中②有指挥令入见,今半月无消息、”讽日:“汝不妄乎?如实有兹事,可只在此等候也
-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曾巩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
-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凿壁借光是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凿壁偷光的文言
-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
-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
-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
- 旧五代史原文:皇甫遇,常山人也。遇少好勇,及壮虬髯,善骑射。唐明宗在藩时,隶于麾下,累从战有功。明宗即位,迁龙武都指挥使,遥领严州刺史。所至
- 梁廷栋,郡陵人。父克从,太常少卿。廷栋举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礼部,历仪制郎中。天启五年,迁抚治西宁参议。七年,调永平兵备副
- 元史原文:小云石海涯,其父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氏,复以酸斋自号。年十二三,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
- 新唐书原文:韦云起,京兆万年人,尝奏事文帝前,帝曰:“外事不便,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侍,云起即奏:“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
- 张瑄,字廷玺,江浦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有能声。 景泰时,赐救为吉安知府。俗尚巫,迎神无休日。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
- 七年级文言文理解型默写训练初一文言文理解型默写训练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水北山居记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
- 《资治通鉴后梁纪后梁纪一》文言文《资治通鉴后梁纪后梁纪一》作者:司马光起强圉单阏,尽著雍执徐七月,凡一年有奇。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 开平元
-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详解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
- 庐山草堂记文言文翻译庐山草堂记是白居易所写的一篇著名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庐山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