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晋书·祖纳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祖纳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2-25 23:28:49 

标签:

晋书

原文:

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齐王冏建义,越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前黄门郎弘农董祚弟艾,与冏俱起,皆将害之,纳上疏救焉,并见宥。后为中护军、太子詹事,封晋昌公。以洛下将乱,乃避地东南。元帝作相,引为军谘祭酒。纳好奕棋,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对曰:“我奕忘忧耳。”隐曰;“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裔成败,皆当闻见,何不记述而有裁成?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于世,便成没而不朽。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此可兼济,何必围棋然后忘忧也!”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耳。”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国犹有史官,况于大府,安可不置。”因举隐,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雅曰:“纳所举虽有史才,而今未能立也。”事遂停。然史官之立,自纳始也。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约异母,颇有不平,乃密以启帝,称:“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人谓纳与约异母,忌其宠贵,乃露其表以示约,约憎纳如仇,朝廷因此弃纳。纳既闲居,但清谈、披阅文史而已。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温峤以纳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温峤以纳州里父党,敬而拜之。峤既为时用,盛言纳有名理,除光禄大夫。卒于家。

译文/翻译:

祖纳,字士言,极有操行,善于清谈,文章的内容值得观赏。他性情非常孝顺,少年丧父生活贫困,他常自己做饭来赡养母亲。平北将军王敦听说了他的情况,送给他两个婢女,征召他任从事中郎。他后来转任尚书三公郎,多次升官任太子中庶子。他在官任上经常驳错纠正,很多都对时政有利。齐王司马冏树起义旗(讨伐赵王),赵王司马伦逮捕了司马冏的弟弟北海王司马实以及前黄门郎弘农董祚的弟弟董艾,(司马实和董艾)与司马冏共同起事,司马伦想要将他们都杀掉,祖纳上疏解救他們,(他们)都被赦免。祖纳后来担任中护军、太子詹事,被封晋昌公。他认为洛阳一带即将发生战乱,就到东南一带避难。元帝任丞相时,召他任军谘祭酒。祖纳喜欢下棋,王隐对他说:“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未尝听说他下棋。”祖纳回答说:“我也是以此忘记忧愁。”王隐说:“我听说古人如果受到任用,就用功绩来实现他的志向,如果怀才不遇,就用言论来表达他的志向。晋还没有一部史书,如果天下大乱,旧事将消失湮灭。你年轻时在五都长大,在四方游历,华夏后裔的成败,你都应当有所见闻,为什么不把史实记述下来并且剪裁定稿?惠仲速写《风俗通》,崔子真写《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尚且都流行于世,成为身后的不朽之作。我虽然没有才能,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痛心自己在这个时代湮没而没有人知道,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何况国家的历史表明政事得失的情况,这能够兼济天下,为什么一定要下棋然后忘忧呢!”祖纳感叹说:“我并非不欣赏你的主张,只是力量不足罢了。”于是对元帝说:“自古小国尚有史官,何况大朝,怎么能不设置史官呢。”于是举荐王隐。元帝拿这件事寻问记室参军钟雅,钟雅说:“祖纳举荐的人才虽然有历史方面的才能,但现在尚不能任用。”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但是晋立史官一事,是从祖纳开始的。原先,祖纳的弟弟祖约与祖逖是同母所生,祖约与祖逖更加亲近,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心中不满,就秘密报告元帝,说“祖约怀着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了他权势,将成为祸乱的根源”。旁人认为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他忌恨祖约受到宠幸,就拿祖纳的奏表给祖约看,祖约像憎恨仇人一样憎恨祖纳,朝廷因此不再任用祖纳。祖纳闲居后,只是清谈、阅读文史典籍罢了。等到祖约叛逆,朝野人士都称赞祖纳有鉴别识人的眼光。温峤因为是祖纳州里父党,恭敬地任用他。温峤被当世重用后,盛赞祖纳能够分辨事理,任光禄大夫。祖納最终死于家中。
《晋书·祖纳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明史原文: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卫人。天启元年举于乡。崇祯中授南阳知县。地四达,贼出没其间,数被挫去。已,又讨平土寇,益知名。迁兵部主事,
  •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高一语文必修二文
  • 张母计氏文言文及答案回答问题张母计氏宋张浚母计氏。子幼时,即教以父之言行。后浚以秦桧误国日甚,欲力争以悟君心。念母年高,言之必致祸,忧之,体
  •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
  • 杨砺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
  • 绝妙好辞魏武①尝过②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③”八字。魏武谓④修曰:“卿解不⑤?”答曰:“解。”魏武曰:“卿未
  •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清]蒋士铨原文: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北齐书·阳斐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
  • 晋书原文:阎鼎,字台臣,天水人也。初为太傅东海王越参军,转卷令,行豫州刺史事,屯许昌。遭母丧,乃于密县间鸠聚西州流人数千,欲还乡里。值京师失
  • 张衡传的文言文翻译《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通过课文《张衡传》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下面是小
  • 朱熹读书要三到文言文翻译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
  • 语文文言文的试题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月日,愈再拜①:天池之滨,大江之濆②,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③也。其得
  •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也。父升,隋河州刺史。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尝从炀帝征辽东,家贫不能自致,行至汾阴,度已
  •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
  • 高考文言文阅读可分三步走高考文言文阅读不少考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认知往往存在偏差:有些考生认为该部分主要靠日常积累,方法性较弱,只需要通过题海
  •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
  • 速记文言文的方法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