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翻译译文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1-20 07:14:23
标签: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王顾左右而言他》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指导及答案一、字句解释1.孟子谓齐宣王关键字:谓:对说,告诉。句译:孟子对齐宣王说2.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
-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021年1 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 感二鸟赋(并序)韩愈贞元①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②。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③而西者,号
- 文言文常见代词示例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
- 炳烛而学文言文阅读炳烛而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
- 极乐寺纪游【明】袁宗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
- 文言文阅读之灵隐寺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
- 《武夷精舍记》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
- 元史原文: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宪宗三年,世祖征云南,留亨为京兆榷课所长官。京兆是世祖的封藩地,,亨以宽简治之,不事掊克,莅政五年,民安
- 《宋史·张岊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宋史·张岊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张岊①,字子云,府州府谷人,有胆略,善骑射。天圣中,西夏观察使阿遇有子来
- 文言文或诗文中常见典故说明(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
- 语文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 宋史原文:程之邵,字懿叔,眉州眉山人。曾祖仁霸,治狱有阴德。之邵以父荫为新繁主簿。熙宁更募役法,常平使者欲概州县民力,以羡乏相补。之邵曰:“
-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
-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
- 刘义庆原文:甄冲,字叔让,中山人,为云社令。未至惠怀县,忽有一人来通,云:“社郎。”须臾便至,年少,容貌美净。既坐寒温,云:“大人见使,贪慕
- 三国志原文: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
- 作者EMAIL:wzmjydn@163.com《苦斋记》原文和译文(修正版)原文: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
- 红桥游记文言文文言文《红桥游记》是由清代王士祯所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桥游记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红桥游记清代:王士祯出镇淮门,循小秦
- 明史原文: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土,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经筵,杨士奇荐谷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