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8-28 14:57:39
程颐
原文: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劝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其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其无用。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则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克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饬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俾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稽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
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译文/翻译:
现今议论国事的人,必然说应当先做的是,放宽赋税和劳役,鼓励农业和蚕桑业,充实仓库,防备灾害,加强国防,推行教化。这些确实是重要的事,但还是没有懂得事情的根本。我认为尤其应当先做的有三条,请允许我为陛下陈述。第一叫做立志,第二叫做责成任用,第三叫做求贤。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有根本,不怕没有功用。
三件事之中,又以立志为根本,君主的志向确立,天下就治理了。所谓立志,至诚一心,以道为己任,坚信圣人的教诲必定可以相信,先王的治国方法必定可以推行,不拘泥于近代的成规,不为众人的议论所动摇迷惑,一定决心使天下达到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社会,说的就是这个立志的含义。就以一个人来说,立志不坚定,便不能自我约束,何况天下之大,不体会上天刚强的本性,又能治理好吗?自古的君主,谁不想天下治理(得好)?然而有的想做而不知怎么做,有的开始勇往直前却不能坚持到底,有的安于积累日久的弊病而不能改弦易辙,有的迷惑于众多的议论而不知什么适用。这些都是由于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的缘故。
我看朝廷每当有好的政策措施,很少能够坚持,或者实行而天下不服从。请允许我举近年的一两件事来说明。朝廷因为目前任用官员没有经过选择,全部按照推荐的固定模式,怕所推荐的不是合适的人选,因此用诏书告诫,不是不反复叮嘱,然而任职的人像没有听到一样。陛下以为今后所推荐的果真是合适的人吗?难道有丝毫不同于以前吗?又因为郡守县令经常更换有害于治理,命令查访的官员推荐那些有德政的人让他们再任,到现在没听说有响应诏令的。难道天下郡守县令没有一人有德政吗?如果陛下的志向先立,果断决策而坚决实行,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没有谁敢于违抗,何况郡县的官吏呢?因此我愿陛下也以立志为先,像我前面所陈述的那样,效法先王的治理,考察经典的训示,深信不疑而全力推行,医治天下根深蒂固的弊病,为人民制定出长治久安的大计,不要以改变旧的东西为难事,不要因为各种议论而疑惑不定,那么三代的治理可望在今天实现。
如果说君主所做的,不可以改变,改变而万一失误,危害就大了,我认为不是这样。取法古代去做,不叫做改变。历观前代历史,自古以来,哪里有效法先王,考察经典,将大有作为而导致失败混乱的呢?只有举动不效法古人,苟且偷安而沿袭旧弊,最终导致危亡的就多了。事实根据明白清楚,无可怀疑。愿陛下不因为我的粗疏卑贱而轻视我的话,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幸运之至。
《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昭达性倜傥,轻财尚气。京城陷,昭达还乡里,与世祖游,因结君臣之分。侯景平,世祖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世祖。世
- 张耒原文:《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
- 庄子原文: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
- 吕氏春秋原文:齐攻宋,宋王使人候②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至③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
- 南史原文: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烜,信威临贺王记室, 兼本郡五官掾,以儒术知名。野王幼好学。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
- 疑邻窃鈇文言文翻译《疑邻窃鈇》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和氏璧和氏璧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
- 《宋史许骧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
-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
- 无用之辩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下面是无用之辩文言文翻译,为大家提供参考。【原文】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
- 乞人张氏传清·刘大樾楚之南,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鸿雁;近世以来,天地之气,不钟于士大夫,而钟于穷饿
- 旧唐书原文: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
- 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丞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
- 何之元,庐江灊人也。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服阕,昂表荐之,因得召见。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
- 东莞伯和真清•钱谦益真,姓何氏,东莞之员冈人,生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
-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
-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原文及翻译导语: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其文章也非常优秀,被后世所推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三槐堂铭
-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
- 梁书原文: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人也。伯父元景,宋太尉。庆远起家郢州主簿,齐初为尚书都官郎、大司马中兵参军、魏兴太守。郡遭暴水,流漂居民,吏
-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例句营①经营:常数月营·聚(训)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望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