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3-25 23:18:28
梁书
原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帝代年历》,又尝造浑天象,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
义师平建康,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高祖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善辟谷导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深慕张良之为人,云“古贤莫比”。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太宗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与谈论数日而去,太宗甚敬异之。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养胜,一名成胜,并为佳宝。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译文/翻译: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说:“仰看高空,观看太阳,不感到是很遥远的事了。”等到他长大后,身高七尺四寸,神态仪表出众,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宽广,身材很长,耳朵肥大。读书超过万卷。善于弹琴下棋,草书、隶书写得很好。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封为诸王的陪读,任命为奉朝请。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一个人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阅文稿,朝廷礼仪事务,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永明十年(492),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五匹丝帛。临行时,公卿官员在征虏亭设宴为他送行,因为饯行而设的帷帐和车马太多,堵住了道路,都说从刘宋、萧齐以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朝廷和民间都认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自此以后,陶弘景住在句容县内句曲山,他总是说:“这座山的下面是道教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方圆一百五十里。过去汉朝咸阳的三茅君修成仙,后来掌管这座山,所以称它为茅山。”于是在半山腰建一座房子,自称华阳隐居。开始跟东阳人孙游岳学习符图经书道法。游历许多名山,寻找访求仙药。每经过两山间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颂,不能自已。当时沈约任东阳郡守,敬仰他的志向气节,多次写信邀请他,他都没有去赴约。
陶弘景生性喜好写作,崇信稀奇怪异的事,珍惜时光,到老更是如此。特别通晓阴阳五行、风水、星象、地形、算卦、山川地理、方图物产、医术草药。撰写过《帝代年历》,又制造浑天象,他说:“我造浑天象是修道的需要,不止是史官才用它。”
起义军攻克建康城,听说商议禅让的事,陶弘景按图谶推论,好几处呈“梁”字型,于是派弟子进献给皇帝。高祖很早就与他有交往,即皇帝位后,对他更加礼遇和照顾,不断去信问候,使节的车盖一个接一个。
天监四年(505),移居到茅山积金东边的山谷。擅长辟谷导引等养身的方法,八十多岁还像年轻人一样容颜不改。十分羡慕汉代张良的为人,说“古代的圣贤都无法和他相比”。曾梦见佛传授他菩提记,并称他为胜力菩萨。于是到郧县阿育王塔发誓,接受佛教的五大戒规。后来太宗到南徐州时,钦佩他的高风清名,召他到后堂,谈论好几天才离去,太宗特别敬重他。大通初年,派人献两把宝刀给高祖,一名善胜,一名威胜,都是上等的宝物。
大同二年(536)逝世,终年八十五岁。死后容貌不改颜色,关节屈伸自如。皇帝下诏赠封中散大夫,谥号贞白先生,并派舍人监护丧事。陶弘景生前遗言薄葬,弟子遵照他的意愿办理丧事。
《梁书·陶弘景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掩鼻计文言文翻译掩鼻计,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指的是郑战国时期魏哀王魏政送给楚怀王熊槐的一位魏国美人,颇得楚怀王宠爱,引起楚怀王宠妃郑袖的
- 宠辱若惊【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
- 坚瓠续集原文: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
- 临江之麋文言文的翻译《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临江之麋文言文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 战国策原文: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
- 怎么样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却一直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教学
-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陈亮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①
-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②相连,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
- 新唐书原文: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
- 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
- 约不可失文言文的道理约不可失的意思是:做人应该守信用,一诺千金,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绝不可言而无信。下面是关于约不可失文言文的道理的内容,欢
-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伶官传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2、与、其、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宋史·岳飞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
- 20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20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203、烈士暮年,
- 勾践灭吴文言文知识点一、重点词语解释1、 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
- 元史原文:石抹宜孙,字申之。五世祖曰也先,事太祖为御史大夫。也先之曾孙曰继祖,字伯善,袭父职,为沿海上副万户。驭军严肃,平宁都寇,有战功;且
- 陆腾字显圣,代人也。腾少慷慨有大节,解巾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东魏兴和初,征拜征西将军,领阳城郡守。大统九年,大军东讨,以腾所据冲要
- 铁笛道人自传杨维祯铁笛道人者,会稽人,祖关西出也,初号梅花道人。会稽有铁崖山,其高百丈,上有萼绿梅花数百植,层楼出梅花,积书数万卷,是道人所
- 文言文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