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观风诗》序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24 22:39:34
王阳明
原文:
《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春秋之时,列国之君大夫相与盟会问遣,犹各赋诗以言己志而相祝颂。今观风之作,盖亦祝颂意也。王者之巡狩,不独陈诗观风而已。其始至方岳之下,则望秩于山川,朝见兹土之诸侯,以观民之好恶;就见百年者而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汉之直指、循行,唐、宋之观察、廉访、采访之属,及今之按察,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故观风,王者事也。
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皋①,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重哉!吁,亦难矣!公之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悬者呼而望解;病者呻,郁者怨;不得其平者鸣;弱者、强者、蹶者、啮者,梗而孽者、狡而窃者,乘间投隙,沓至而环起。当是之时而公无以处之,吾见其危且殆也。赖公之才,明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而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中;蹶者起,啮者驯,孽者顺,窃者靖;涤荡剖刷而率以无事。于是乎修废举坠,问民之疾苦而休息之,劳农劝学,以兴教化。然后上会稽,登天姥,入雁荡,陟金娥,览观江山之形胜,固亦大丈夫得志行道之一乐哉!然公之始,其忧民之忧也,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虽然,公之忧民之忧,其惠泽则既无日而可忘矣;民之乐公之乐,其爱慕亦既与日而俱深矣。以公之才器,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则公固有时而去也。然则其可乐者能几?而可忧者终谁任之?则夫今日观风之作,又不徒以颂公之厚于吾人,将遂因公而致望于继公者亦如公焉。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选自《王阳明全集》)
译文/翻译:
《两浙观风诗》一集,是浙江的读书人为佥都御史陈公而编撰的。古代天子巡守到各诸侯国,就命令太师陈述诗篇,来观察社会风气。后来巡守制度废除了,结果陈述诗篇这个制度也消亡了。春秋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在一起见面或离别,还各自赋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来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看当今《两浙观风诗》,也是表达美好祝愿的。王者的巡守,不单单是陈述诗篇来观察社会风气而已。他刚抵达始四方山岳,就对高山大河进行祭奠,接见本地的诸侯,来观察社会风气的好坏;拜访老年人来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这是来宣告国家政策,来搞好治理,这个事情意义重大啊!汉代的直指、循行,唐、宋代的观察、廉访、采访等,以及当今的按察,虽然都称作察民风,但它实际上是代替天子来做巡守的事情。所以观察民风,就是王者之事。
陈公的出身是有名的进士,从秋官郎提拔为浙江佥都御史,掌握着操纵生死荣辱的大权,并且代替天子到一个地方观察民风,多么荣耀和重要!唉,任务多么艰巨啊!陈公刚到我们浙江的时候,正好遇上大旱,民不聊生。饥者仰着头找吃的,受苦的呼喊着希望解救援;病者呻吟,忧郁的人埋怨;得不到公平的人喊冤;弱者、强者、跌倒者、咬牙切齿者,xie6*恶者、偷窃者,乘着这个机会,纷纷起来,此时,陈公几乎没有办法来处理,吾见他很危险。最后依赖陈公的才能,聪明智慧,神明威武,不惊恐不猛烈,安抚体贴,才渡过难关。短时间内,就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得到中告;受挫折者爬起咬牙切齿者驯顺,忤逆者顺从,偷窃者安定下来;经过冼涤明辨,全都没有事情发生。于是,修建废弃的兴建丧失的,咨询老百姓的疾苦而休养生息,慰劳农民,劝勉学习,来振兴教育感化。这样以后,登上会稽山,登上天姥山,进入雁荡山,爬上金娥山,来视察大好河山,这本来也是大丈夫得志行道的一种快乐啊!然而,陈公一开始,就因民之忧而忧,也是无所不至啊。陈公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因此老百姓也以陈公的快乐而快乐,因而一起欢欣鼓舞来称颂陈公的美德。既然如此,那么现在《俩浙观风诗》里的作品,哪里单单见到我们爱戴陈公,也可以见到陈公爱护百姓。虽然如此,那么,陈公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他的恩惠(老百姓)永记不忘;老百姓以陈公的快乐而快乐,他们对陈公的爱慕也与日而俱增。凭借陈公的才华,天子难道能让他长久在外面做官吗?所以本来陈公适时就离开浙江了、那么值得快乐的能有多少呢?值得忧患的是谁继承他呢?现在《两浙观风诗》里的作品,又不单单是用来歌颂陈公爱护百姓人,也寄托了百姓因为陈公而希望继任者也像陈公一样的愿望。那么陈公即使离开浙江,而那些困扰老百姓的事情,也还可以永远有所托付而因此不荒废。
《两浙观风诗》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教战守策文言文翻译《教战守策》,苏轼散文名篇。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积极实行变法,苏轼因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在杭州等地任地方官。
- 三国志原文:袁涣,陈郡扶乐人也。郡命 为功曹,后辟分府,举高第。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
- 罗烨《醉翁谈录》原文: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
-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为"王心戾虐,万民弗忍&
-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导语:《工之侨献琴》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
- 文言文判断句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2.此帝王
- 年羹尧镇西安【原文】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
-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 《乘船》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
- 非相《荀子》(节选)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世,魏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
- 《卖油翁》原文及欣赏《卖油翁》本文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卖油翁》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 文言文易错实词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清史稿》卷二六五)【寝】息,止【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以予之穷
-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赏析《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下面是小编
- 《三国志·魏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
-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
- 孙权劝学文言文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 阮孝诸传文言文翻译《阮孝绪传》为《南史选译》其中一则故事。阮孝绪不爱财,不慕富贵,很清廉,有远见,孝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阮孝诸传文言文翻
- 文言文实词归纳高中语文备考知识点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
- 智子疑邻文言文解析导语:古代有很多简短精炼的小故事,韩非的《智子疑邻》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言文小故事吧!智子疑邻先秦:韩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