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李德林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5-22 09:53:03
隋书
原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十余日便度。高隆之见而嗟叹,遍告朝士,云:“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年十五,诵五经及古今文集,日数千言。俄而该博①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辞核而理畅。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舆,反葬故里。时正严冬,单衰跣足,州里人物由是敬慕之。
高祖初受顾命,以德林为丞相府属,加仪同大将军。未几而三方构乱,指授兵略,皆与之参详。军书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郧公韦孝宽为东道元帅,师次永桥,为沁水泛长,兵未得度。长史李询上密启云:“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迟迥饷金,军中慅慅,人情大异。”高祖得询启,深以为忧,欲代此三人。德林独进计云:“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安知后所遣者,能尽腹心,前所遣人,独致乖异?又取金之事,虚实难明,即令换易,彼将惧罪,恐其逃逸,便须禁锢。然则郧公以下,必有惊疑之意。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为诸将旧来所信服者,速至军所,使观其情伪。纵有异志,必不敢动。”丞相大悟,即令高颎驰驿往军所,为诸将节度,竟成大功。高祖登阼之日,授内史令。
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见公面。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上曰:“我本意欲深荣之。”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
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德林美容仪,善谈吐,齐天统中,兼中书侍郎,于宾馆受国书。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器量沉深,时人未能测,从官以后,即典机密,性重慎,尝云古人不言温树②,何足称也。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
注:①该博:学问或见识广博.⑦温树:语出((汉书·孔光传》,是对居官谨慎的赞语。
译文/翻译: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几岁的时候,诵读左思的《蜀都赋》,十几天就能背诵下来。高隆之见了感叹,告诉满朝人士说:“如果上天给他足够的年命,他一定会成为天下的大人物。”十五岁时,背诵五经和古今文集,每天数千字。很快就读遍并精通古籍,阴阳、谶纬、物候等无不涉猎精通。他善于作文章,文章用词妥帖而情理畅达。十六岁时,父亲亡故,他亲自驾着灵柩车,返回故乡安葬,那时正是严冬,他穿着单层的孝衣,光着脚,地方人士因此都敬仰爱慕他。
高祖(隋文帝)初受顾命,任李德林为丞相府属,加授仪同大将军。不久有三处发生叛乱,指挥军事部署,高祖都与李德林详细研究。军事报告和紧急文书,从早到晚不停地送达,一天之内动辄有数百件,李德林当机立断,迅速处置,同时向几个人发指示,各种指令文书,不需要修改就写成。郧国公韦孝宽任东道元帅,军队驻扎在永桥,因为沁水泛涨,军队渡不过去。长史李询秘密上书丞相说:“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都接受了尉迟迥馈赠的金银,军中骚动不安,人心很不稳定。”高祖深觉忧虑,想(派人去)替换这三个人。惟独李德林(不赞成),献计说:“您和诸位大将,都是国家尊贵的大臣,不能互相宾服,现在他们又握有重要兵权,才会这样的。(您)怎么能知道后来派去的将军,能够全部是心腹,前面所派的大将,偏偏离心离德?而且接受金银这种事,难以辨明真假,就算是撤换他们,他们惧怕获罪,为了防备他们逃跑,就必须监禁。这样,郧公以下的人员,一定会产生惊疑之心。再说,大敌当前撤换大将,古来就有教训,这就是乐毅离开燕国,赵括葬送赵国的起因。依我的意思,只要派您的一个心腹,精通谋略,被诸将一直信服的,立即到军中去,让他考察军中的实情。(诸将)即使有异心,也一定不敢行动。”高祖恍然大悟,立即命高颎乘驿车赶到军中,任诸将的总指挥,终于建成大功。高祖登基这一天,李德林被任命为内史令。
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帝王兴盛,一定有奇异人物的辅佐。我昨天读《霸朝集》,终于明白了感应的道理。昨天为黒夜太长不能早些见到你而感到遗憾。我一定要让你的富贵与国朝相始终。”于是追赠他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皇帝说:“我本来的意愿是想让你更加荣耀。”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由李德林继承爵位。
早先,李德林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便取得朝廷的封官,李元操等人秘密上奏说:“李德林的父亲官职终于校书,胡说是谘议。”皇帝十分恼怒。便外放为湖州刺史。李德林拜谢道:“我不敢再指望任内史令,但请求给以散官参议。等到陛下登泰山封禅的大礼告成,我得以参观盛典,然后把自己愚笨的身体收回到田园山岭中去。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皇帝不准奏,把他改派为怀州刺史。(李德林)在州刺史任上遭遇了大旱,就征集百姓挖井浇田,(但是)徒然地劳扰民力,最终没有获得任何效益,被上级考察部门贬黜。一年多,死在刺史任上。时年六十一岁。
李德林仪表堂堂,善于言谈。齐天统年间,曾任中书侍郞,在国宾馆接受国书,陈国的使者江总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说:“这位就是河朔地区的杰出人才啊。”他的器量深沉,当时的人不能预测。做官以后,就执掌**,性情稳重谨慎,曾说古人不言温树,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隋书·李德林传》 《隋书·李德林传》(二)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下面是关于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
- 宋史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
- 如何正确学习文言文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这是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平时学习、复习都应遵循。文言文的阅读
- 常见虚词在文言文里面的用法分析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或
- 峨眉山月歌原文: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翻译:之一:峨眉山上,
-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言文答案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____________
-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翻译:《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纵观近年来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
-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感悟方面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
- 文言文《乘船》解析【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
- 《旧唐书·裴耀卿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旧唐书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属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
- 旧唐书原文:李芄,字茂初,赵郡人也。解褐上邦主簿,三迁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山南东道观察支.使。严武为京兆尹,举为长安尉。李勉为江西观察使
- 陈情表晋李密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
- 修始滁州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附译文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
-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古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你都读懂了吗?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文言文哲理句子,字字珠玑!文言文哲理句子1、差若毫厘,谬以千
- 郑板桥画竹文言文翻译郑板桥画竹的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是阅读过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郑板桥画竹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查看!【原文】郑燮,号板桥
-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画其像,亮亦预
- 屈原列传复习必背文言文《屈原列传》一、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