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李冲列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1 07:33:14
魏书
原文: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宝少子也。少孤,为长兄荥阳太守承所携训。承常言:“此儿器量非恒,方为门户所寄。”冲沉雅有大量,随兄至官。是时牧守子弟多侵乱民庶,轻有乞夺,冲与承长子韶独清简皎然,无所求取,时人美焉。
显祖末,为中书学生。冲善交游,不妄戏杂,流辈重之。高祖初,以例迁秘书中散,典禁中文事,以修整敏惠,渐见宠待。迁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羲又曰:“不信臣言,但试行之。事败之后,当知愚言之不谬。”太尉元丕曰:“臣谓此法若行,于公私有益。”咸称方今有事之月,校比民户,新旧未分,民必劳怨。请过今秋,至冬闲月,徐乃遣使,于事为宜。冲曰:“民者,冥也,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不因调时,百姓徒知立长校户之勤,未见均徭省赋之益,心必生怨。宜及课调之月,令知赋税之均。既识其事,又得其利,因民之欲,为之易行。”太后曰:“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群议虽有乖异,然惟以变法为难,更无异义。遂立三长,公私便之。
迁中书令,加散骑常侍,给事中如故。寻转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冲为文明太后所幸,恩宠日盛,赏赐月至数十万,进爵陇西公,密致珍宝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冲家素清贫,于是始为富室。而谦以自牧,积而能散,近自姻族,逮于乡闾,莫不分及。
初,冲兄佐与河南太守来崇同自凉州入国,素有微嫌。佐因缘成崇罪,饿死狱中。后崇子护又纠佐赃罪,佐及冲等悉坐幽系,会赦乃免,佐甚衔之。至冲宠贵,综摄内外,护为南部郎,深虑为冲所陷,常求退避,而冲每慰抚之。护后坐赃罪,惧必不济。冲乃具奏与护本末嫌隙,乞原恕之,遂得不坐。(节选自《魏书·李冲列传》)
译文/翻译: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字宝最小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双亲就去世了,受到大哥荥阳太守李承的抚养教导。李承常说:“这小家伙才能气度非同凡响,将成为我们家族的依靠。”李冲深沉儒雅,胸怀远大,他哥赴任,李冲随兄到任所。当时刺史太守的子弟们大都骚扰老百姓,有巧取豪夺的行为,只有李冲和李承的长子李韶极其清白,不向百姓索取财物,当时人都称赞他们。
显祖献文帝拓跋弘末年,李冲做中书学生。他善于同朋友们相处,不随便开玩笑或说不正经的事,同辈人都尊重他。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即帝位初年,按惯例升李冲为秘书中散,掌管宫中文书事务,因为他的行为严谨,作事机敏,逐渐受到宠信。升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
先前没有设置党、里、邻三长,只有宗主督护制度,因此百姓被豪族隐庇,户籍不实,五十家或三十家才立一个户头。李冲认为通过三正管理人户,历史已经很长了,因此创定三长制,把它上奏给执政者。文明太后看了过后,认为不错,把李冲介绍给公卿太臣们来共同商量这件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祜等人说:“李冲之请求设立“三长”,是想统一天下法令。这说起来似乎可以采纳,但实际上难以推行。”郑羲又说:“不相信我的话,那就试试看,等事情失败之后,会知道我的话没错。”太尉元丕说:“我认为这一法令若能推行下去,对公对私都有好处。”他们都说现在正是农活忙的月份,如果清查登记户口,新迁户和原住户都没有区别,老百姓一定会因烦扰而生怨气,请求等这个秋天过后,到冬天没农活的月份,再慢慢派人推行,比较合适。李冲说:“所谓民,就是冥,可心让他们怎样作,不可心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那样作。假如不趁征发租税的时候设置三长,百姓只知道设立三长清查户口烦人,看不到平均徭役、减少赋敛的好处,心里定会有怨气。应当趁收取租税的月份进行,使百姓知道这将有平摊赋税的好处,他们既知道置三长的事,又因此获得好处,利用百姓的愿望,就容易推行。”文明太后说:“设立三长,租税徭役就有一定标准,隐匿的人口就可以清查出来,侥幸逃避的人也将停止,有什么不可以的?”大家意见虽仍不一致,但只是认为变法实行起来不容易,更没有其他反对的说法。于是便设置三长,公家和老百姓都称道这样方便。
李冲升任中令,加官散骑常待,南部给事中一职仍保留。不久转任南部尚书,被赐以顺阳侯的爵位。李冲受到文明太后的宠爱,日甚一日,赏赐的财物每月达数千万钱之多,进其爵为陇西公,暗中把珍宝及皇帝所赐之物送往他的家中,外面的人无从知道这些事。李冲家一直清贫,这时才开始成为富家。但他作事谦虚,并以此自我约束,把积蓄的财物分散给别人,从姻亲同族到同乡同里的人,都得到他的施舍。
起先,李冲的哥哥李佐与河南太守来崇一起从凉州来到魏都城,他们俩平时有小矛盾,李佐因一次机会使来崇获罪,来崇饿死于监狱中。其后来崇之子来护又举报李佐犯有贪污罪,李佐与李冲等人均被逮捕入狱,碰到大赦,才免除罪罚,李佐因而痛恨来护。等到李冲受宠尊贵,执掌内外大权,来护为尚书南部郎,非常担心会被李冲陷害,多次请求免官退避,但李冲总都安慰他。来护后来犯了贪污罪,担心自己一定不能免死。李冲于是将自己与来护间的隔阂原原本本的向上作了报告,请求宽恕来护,来护因此没被判刑。
《魏书·李冲列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韩非子·说林下》寓言故事原文: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选自《韩
- 文言文欣赏:聊斋志异节选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搢绅,行多玷。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如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点总结五、通假字 知识点总结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气词答题技巧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下
-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古今异义知识整理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古今异义梳理。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
- 文言文阅读提升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
- 先母邹孺人灵表汪 中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
-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去做好文言结合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理解与鉴赏方面,特别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有着特殊的要求。首先,文言文是中国古
- 曾巩原文:《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
- 徐珂原文:傅青主徽君山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
- 《百家姓居》文言文阅读《百家姓?居》作者:佚名历史来源出自杜姓,以祖名为氏。相传周大夫杜伯的儿子在晋国作官,被封在先邑,他的子孙于是有以邑为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1、《伤
- 新唐书原文:张濬,字禹川,本河间人。性通脱无检,泛知书史,喜高论,士友摈薄之。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
- 《三十六计·空城计》文言文赏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
- 高考语文快速读懂文言文的技巧近年来高考所选考的文言文的体裁大多是人物传记,下面我们就以人物传记为例进行一些分析解说。我们也知道,要答好文言文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
- 司马光原文: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侈则多欲,君子多
-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寓言故事原文: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