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1-21 07:37:03 

标签:

课文《静夜思》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教材简说】
《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方案一】
(一)课前准备
可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0个生字,“静”“床”“光”“望”“乡”是后鼻音,要读准。“静、夜、望、故”笔画较多,字形复杂,让学生多读读,多认认。要结合“夜、故”的认记,认识“亠、攵”这两个偏旁。
2写字
“目、耳、头、米”是要求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摆放的。“头、米”的最后两笔是“”和“”(或“丶”),写时,要注意这两个笔画的呼应。
(三)朗读
要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词句
诗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低头”、“举头”这组反义词,可用动作示意。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
(五)实践活动
课后安排了一项“我会说”的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学完这首诗,可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观察以后,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
对学生的发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吸取长处,丰富说话的内容。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教学方案二】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教学方案三】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再看图选字意。
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4.理解第三行诗句:
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
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看图,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指名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7.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板书:客居他乡、深感孤独)后两句写“思”,诗人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板书:思念故乡;想念亲人)
8.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a o e》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一、教材简说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a、o、e,配有一幅图画。画面
  • 课文《好汉查理》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查理是个很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没有人喜欢他,倒是他叫自己是“好汉查理”。放暑假
  • 课文《奇妙的桥》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造桥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木头、石头造的桥,还有钢铁造
  • 课文《婷婷的画》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婷婷的爷爷是个画家。婷婷也喜欢画画,她想当个小画家。婷婷画了一棵树。爷爷看了
  • 课文《窃读记》出自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
  • 课文《宠物店里的故事》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宠物店里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宠物店里买下了一只跛脚狗的事。
  • 课文《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出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元旦的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正在进行。
  • 课文《火红的枫叶》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今天,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的时候,
  • 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
  • 课文《颐和园》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
  • 课文《礼貌待客》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星期天,晓英正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原来是妈妈的同事王阿姨,晓
  • 课文《永远的歌声》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
  • 课文《桌椅的对话》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桌椅的对话》以桌子椅子的对话形式批评了损坏桌椅的坏行为,使学生知道桌
  • 课文《扬州茶馆》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
  • 课文《故宫博物院》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
  • 课文《小兔和树的对话》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7个词语。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
  • 课文《山雾》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山雾像群贪玩的孩子,大清早就喜欢在山谷里奔跑,一会儿从山下跑到山上,一会儿又钻进
  • 课文《守株待兔》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仓皇蹿(cuā
  • 课文《田忌赛马》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
  •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共计26篇,其详细列表如下: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