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7:38:17
课文《半截蜡烛》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啊?
伯诺德夫人(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对吧?(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
杰奎琳(嘟起了嘴)我当然也知道。米德叔叔最喜欢我了,今天他还给我带来了糖果。可是妈妈,米德叔叔为什么穿着德国佬的衣服呢?
[伯诺德夫人这时已经把那半截蜡烛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餐桌最显眼的地方。
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有些事情以后给你们慢慢解释。现在你们两个要好好地记着: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放心吧,妈妈。
杰奎琳(点点头)妈妈,我懂。我真讨厌德国佬。
伯诺德夫人(凝视着烛台喃喃自语)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过了不久,嘭嘭嘭嘭,一阵粗暴的敲门声,三个德国军官例行检查来了。很奇怪,检查完了,他们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也许是因为外面风太大了。
中尉甲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点燃了那个藏有秘密的蜡烛)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
中尉甲(不耐烦地)晚上这么黑,多点支蜡烛也好嘛。(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更亮了一些,不是吗?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中尉乙(厉声)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中尉乙(瞥了她一眼,不满地)夫人,在自己家里,应该相信您的儿子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少校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伯诺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教材简说】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fa6*西6*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他们与敌人的对话中:伯诺德夫人──“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结果,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建议】
1.本课是略读课文。课前可布置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这样安排:
首先,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学习课文,可引导围绕“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这一问题进行细读、探究,体会人物语言透出的机智勇敢。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旁白语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剧本的特点,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读懂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剧本,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前边学过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3.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天上水中地下》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天”“上”“水”“中”“下”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 课文《毛毛虫的故事》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学习一个部首“皿”字底2、正确,流利,有感
- 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
- 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出自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中南海, * 的卧室。写字台上,放着一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由司令
- 课文《树根》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一棵普通的树根,丢弃在荒野上,很久没人理睬。有位老太太看见了,把它抱回家,高兴地说
- 课文《美丽的公鸡》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从前有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整天得〔dé〕意洋洋地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
-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
- 课文《猴子种树》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猴子种了一棵梨(lí)树苗,又浇水,又施(shī)肥,等着将(jiāng)来吃
- 课文《真正的英雄》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
- 课文《人造卫星本领大》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人造卫星本领大》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 课文《小牛站起来了》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7个生字,认读6个。认识“立刀旁”。2、会读指定的词语。朗读
- 课文《周总理借书》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一年夏天,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北戴河区文化馆的图书室里,管理员小王一人独自坐在借
- 课文《狱中联欢》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
- 课文《糖果雨》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奇妙的桥》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
- 课文《下雨啦》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雨、下、桃、花”4个生字。认识笔画“竖弯钩”。
- 课文《我的母亲》出自八年级下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
- 课文《少年聂耳》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聂耳是我国杰(jié)出的音乐家。他一生创(chuàng)作了许多革(gé)命歌曲
- 课文《客人到家我说请》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6个生字“青”“请”“清”“睛”“情”“晴”。能读准字
- 课文《他们自己爬出来了》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雨停了,火红的太阳出来了。母鸡走到院子里,看见小土坑里积了一汪水。她
- 课文《坐在最后一排》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