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1-20 12:45:55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法尚少果劲有风概,好读兵书。
高祖受禅,拜巴州刺史,破三叛蛮于铁山,复从柱国王谊击走陈寇。迁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谯郡公,邑二千户。后上幸洛阳,召之,及引见,赐金钿酒钟一双,彩五百段,良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给鼓吹一部。法尚固辞,上曰: “公有大功于国,特给鼓吹者,欲令公乡人知朕之宠公也。”固与之。岁馀,转黄州总管。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及伐陈之役,以行军总管隶秦孝王,率舟师三万出于樊口。陈城州刺史熊门超出师拒战,击破之,擒超于阵。转鄂州刺史,寻迁永州总管,安集岭南,赐缣五百段,良马五匹,仍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帐内。陈定州刺史吕子廓据山洞反,法尚引兵逾岭,子廓兵众日散,与千馀人走保岩险,其左右斩之而降。
炀帝嗣位,转云州刺史。后三岁,转定襄太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明年,黔安夷向思多反,杀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之。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辽东之役,以舟师指朝鲜道,会杨玄感反,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兄等破之。以功进右光禄大夫,赐物九百段。时有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馀万,保长白山。频战,每挫其锐。明年,复临沧海,在军疾甚,谓长史崔君肃曰: “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言毕而终,时年五十九。赠武卫大将军,谥曰僖。
(节选自《隋书·周法尚传》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B.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C.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D.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自幼就好读兵书,这为后来他的征战中,运用兵法屡立战功奠定了基础。
B.皇上巡幸洛阳时赐给周法尚财宝、马匹和奴婢,他坚决推辞,皇上认为他对国家有大功,坚持要奖赏给他。
C.周法尚跟随隋文帝和隋炀帝两朝皇帝,南征北战,遇到发生叛乱,皇帝就委以重任,出征平叛,都能取胜。
D.隋征讨辽东时,周法尚率水军直指朝鲜道。可是退上杨玄感zao6*反,回兵平定,第二年又到沧海,却因病重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
(2)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
参考答案
4.C【解析】这里讲的是两件事:击向思多和讨吐谷浑。选肢项已断开,关键是“还之”要不要断开,考虑这两件事有时间上的间隔,不是紧接着的,故断开。 “清江”是地名,双方交战的地点, “破之”是结果,也断开。“道”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时的府,不能理解为道路,故跟前不跟后。种题运用“排除法”会比“选择法”的难度降低很多。
5.C【解析】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
6.A【解析】“运用兵法屡立战功”有误,文中没有提供这个信息。
7.(1)皇上降下密诏,派他经营治理江南,守候观望的动静。(译出大意给2分,“使”“经略”“伺候”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我再次来到沧海,不能完成渡海征战的愿望,上天不给我时间,我将辞别人世了。(译出大意给2分,“临”“利”“时不我与”句式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1)“使”:派,派遣。要注意皇上与周法尚的地位。 “经略”:筹划治理。“伺候”: 守候观望。
(2)“临”:到。 “利”:与愿望相符合。 “时不我与”,宾语前置。
【参考译文】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好读兵书。
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授法尚巴州刺史,在铁山击破三酶叛蛮,又随柱国王谊打走陈国的进犯。他升任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为谯郡公,食邑二千户。后来皇上巡幸洛阳,召他,到引见皇上时,皇上赐他金钿酒锺一双,彩缣五百段,良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给鼓吹一部。法尚坚决推辞,皇上说:“你对国家有大功,特别给你一部鼓吹,是想让你的乡亲们知道我很宠爱你。”一定要给他。过了一年多,转任黄州总管。皇上降下密诏,派他筹划治理江南,守候观望的动静。到了伐陈战争打响,他以行军总管身份,隶属于秦孝王,率水军三万出于樊口。陈国城州刺史熊门超出兵拒战。法尚打败他们,在阵前活捉了熊门超。转任鄂州刺史,不久升任永州总管,安抚岭南。赐他彩缣五百段,良马五匹,仍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其帐内近侍。陈国的定州刺史吕子廓占据山洞谋反,法尚率兵到岭南,吕子廓的兵众一天天散去,只和一千多人逃走守险,其左右杀了他而投降。
炀帝继位后,法尚转任云州刺史。三年后,转任定襄太守,升任金紫光禄大夫。次年,黔安夷向思多zao6*反,杀了将军鹿愿,包围了太守萧造。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敌。法尚在清江打破向思多军,斩首三千多级。还京后,跟从隋炀帝征讨吐谷浑。法尚另出松州道,追捕逃亡者,一直追到青海。隋征讨辽东的战争爆发后,他率水军直指朝鲜道。正遇上杨玄感zao6*反,法尚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儿等打败叛军。他因功升任右光禄大夫,赐物九百段。当时,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有十几万人,依保长白山。法尚屡与其战,屡挫其锐。次年,再临沧海,在军中病重,对长史崔君肃说: “我再次来到沧海,不能完成渡海征战的愿望,上天不给我时间,我将辞别人世了。我的大志未能实现,这是我的命,我又能怎么办啊!”言毕而终,时年五十九岁。追赠他为武卫大将军,谥号叫“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伤寒论·辨不可吐》文言文(太阳为寒水之经.主一身之表.)何谓太阳经症.曰.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是也.有虚邪实邪之辨.脉缓.自汗恶风.为虚邪.
- 济南的文言文 * 二年夏,京城无良师弟云游至济南府。昔闻曾至济南之同室,或放倒,或均饮,无人能全身而退。无良师弟虽混迹酒肆风月场所良久,然恐独
-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
-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解析爱莲说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爱莲说句子翻译: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非常多。爱莲说句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复习题目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
- 韩非子原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
- 钱唐湖石记白居易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
- 任贤文言文翻译《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
- 山云文言文训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山云,徐人。貌魁梧,多智略。数从出塞,有功。时柳、庆蛮韦朝烈等掠临桂诸县,公侯大臣举云。帝命
- 史记原文: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
- 明史原文: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 * ,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
- 宋史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
- 苏洵原文: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天下未知君之为君,父之为父,兄之为兄,而圣人为之君、父、兄;天下未有以异其君、父、兄,而圣
-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崇祯五年,击邢红狼于高平,解其围。明年败贼寿阳黑山,覆姬关锁军。已,从曹文诏追贼西偃、碧霞村,斩混世
- 续师说黄宗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 《孟尝君传》文言文知识点一、原文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
- 曹摅字颜远少有孝行文言文翻译导语:文言文翻译并不难,但是也讲究一定的技巧。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曹摅字颜远少有孝行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 文言文郢人解释原文: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
-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
- 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