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字东壁,父言闻,以医为业”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4-04 11:12:04
李时珍,字东壁,父言闻,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规。善医,即以医自居。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数诸家,心殚厘定。优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勋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有当析而混者,葳蕤、女萎二物,并入一条;有当并而析者,南星、虎掌一物,分为二种。生姜、薯芋,菜也,而列为草品;槟榔、龙眼,果也,而列木部。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复者芟,缺者补。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又著《过所馆诗》《医祟》《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搜罗百氏,探访四方,始於嘉靖壬子,终於万历戊寅(公元1593年)。凡二十八年而成书。旧本附方三千九百三十五,增千一百六十一。
赞曰:“李公份份,乐道遗荣;下学上达,以师古人。既智且仁,道熟以成;遐以媲之,景纯通明。”
①份份:同“彬”,文质兼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试于乡不售 售:考试得中。
B.惟耽嗜典籍 耽:爱,喜欢。
C.有当析而混者 析:分开。
D.僭肆删述 僭:虚假,不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李时珍为著《本草纲目》一书“下学上达”的一组是(3分)
①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②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数诸家
③辨百谷,尝众草④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⑤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 ⑥搜罗百氏,探访四方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珍善于钻研。少年时参加科举考试失利,于是十年不出家门,潜心诗书,广泛涉猎各门知识,。因为擅长医学,于是就以医者自居。
B.七十六岁时,李时珍写了一封遗表。其中,他叙述了自己修改《本草纲目》的缘由:“本草” 之前虽历经几朝修补,但仍存在许多错误。
C.《本草纲目》的创作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炎皇辨百谷、尝众草、遵伯高之法剖析了经络的始末缘由,写下《神农本草》,为它打下基础。
D.李时珍修改的《本草纲目》较以前的医书更为系统些。除了对草药进行说明、辨误外,还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草药的产地、气味、主治等。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参考答案
4.D(越礼,过分)
5.D(①写因李时珍医术高明被封官③炎黄行为④轩辕行为)
6.C(向歧伯学习,遵循伯高的方法是轩辕的做法 《神农本草》三卷作者不是炎黄)
7.⑴因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于是)就被推荐到京都太医院任副总管。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句意2分,活、暴、厥各1分。)
⑵上自古代典籍,下至稗官野史,凡是有关记载药物的内容,没有什么不收录采摘。虽然名为医药书,实际上包罗了许多事物的道理。(句意2分,坟典、靡、赅各1分。)
参考译文: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他父亲叫李言闻,以行医为业。李时珍在十四岁时补做国学学生,三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不思考的。他尤其擅长医学,就以医生自居。楚王听说李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祭祠”,并兼管王府医疗事务。因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于是)就被推荐到京都太医院任院判。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
在七十六岁那年(公元1594年) 他写了份遗表,交给了他的儿子李建元。内容大致是说:我从小就受体瘦多病之苦,到了成年又像钝椎一样笨拙,只是我却沉湎在经典书籍中,勤奋切磋反复琢磨,收集诸家学术观点,竭尽心力整合。特别担心的是《本草》这本书,对人十分重要,但错误确实很多,我私下进行校订,经历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终结果。上古时炎帝就辨别各种谷物,尝遍百草,通过药的气味分辨它的药性和毒性;轩辕,向歧伯学习,又按着伯高的指导,剖析了经络的始末因由,于是有了《神农本草》三卷。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唐高宗时又命李勋对“本草”重新加以编写修正,长史苏恭上表申请增加新药一百一十四味。至宋太祖时,又命刘翰对此书进行了详细校正,仁宗再次下诏要求补加注释,又增添了一百味药。唐慎微合编为《证类》。《本草》修补了各个版本,从此可以认为它是一部较系统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可是仔细认真的考证这本书的内容,(发现)仍有不少瑕疵。有应当分开但混在一起的,葳蕤和女萎两种东西,合并在了一起;有原本应当合并但分开的,南星与虎掌是一种东西,但却分为两类。生姜还有山药,已成为日常菜蔬,而被列为草药;槟榔与龙眼,是水果,但又把它列为了木部。像这样的混淆,不能一一列举。我不是不自量地对此书进行超越常规的肆意删改,而是把重复的地方去掉,有缺漏的进行补充。原有药物一千五百一十八味,今天增加的有三百七十四味;而把它们分为了十六部,共有五十二卷。以正名的为主纲,而将附加解释的条为目,后又加以集中的说明。辨别了更正了差误、以往的疑似,而又详细地说明其产地、气味、主治等。上至历代的经典,下至手记,凡是有所涉及的,无不进行收入整理。虽然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
在万历年间,皇帝诏令朝廷内外献书,李建元把父亲的遗表呈递了上去,皇上命令礼部进行誊写,下发到了二地京都、各省的布政司进行刻本发行。
李时珍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又写了《过所馆诗》《医祟》《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但诗文及其它文集都失传,唯有《本草纲目》留传在世。他搜集了多家著述,出访各地,从嘉靖壬子年开始,到万历戊寅年为止。共用了二十八年才完成此书。旧书附有方法和药理,共计三千九百三十五条,新增加的就有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评价说:“李公文质兼备,他执守敬业,抛弃荣华富贵;向下学习向上通达,向古人学习。他既智慧又仁爱,医道成熟以至大成;前人谁能和他媲美呢,只有西晋时的学者郭璞(字景纯)和梁代的陶宏景(字通明)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方法如果说高一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全面开花、多姿多彩,那么高二的内容则已然成了文言文和诗歌的专场。当高一的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
-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 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
- 初中语文文言文花朝节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
-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题翻译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
-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
- 六韬虎韬必出的文言文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
- 云南,滇国也。汉武帝时始置益州郡。蜀汉置云南郡。隋置昆州,唐仍之。后为南诏蒙氏所据,改鄯阐府。历郑、赵、杨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领鄯阐牧
-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
- 三国志原文: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也。世隆少有风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爱之,异于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见。帝谓元景曰:“卿昔
-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凿壁偷
-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擢延祐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
- 李东阳原文: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有名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
- 文言文论语的内容板书课题。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①范读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 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
- 吴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
- 高一第一册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
- 古文教学应避免简化为文言文翻译教学据悉,首师大专家呼吁中学古文教学应避免简化为文言文翻译教学,古文学习是一种母语教育,不应存在偏重字词讲解与
-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
-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