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25 07:23:24
标签: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
参考答案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翻译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精粹汉语现如今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作为学生,在学好现代汉语的同时,不能摒弃对古汉语的学习,语言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
- 《李廙》文言文李廙原文李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
- 陈情表晋李密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
- 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我们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诚斋夫
- 刘璋传璋,字季玉,既袭焉(刘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
- 曾巩原文: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
- 梁书原文: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复习方法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考语文文言文课本。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
- 钟惺原文: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
-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导语: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出处:《吕氏春秋·自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范氏之
- 密州出猎的文言文的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qíng) 苍。锦帽貂裘 (diāoqiú),千骑 (jì
- 新五代史原文: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继岌已破蜀
-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
- 张方平集原文: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下贡举。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開县扉,凡辩
-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天性孝友。父殁,未葬,火焚其庐。溢搏颡吁天,火至柩所而灭。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
- 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
- 滥竽充数文言文课文翻译滥竽充数原文 Original Text译文 Translated Text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
- 魏书原文: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
- 词类活用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nbs
- 文言文的倒装句详解(一)、宾语前置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