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王子猷逸事阅读题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03:31:36
文言文王子猷逸事阅读题及翻译
王子猷逸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是否有印象的呢。文言文王子猷逸事阅读题及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
王子猷逸事
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②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xing6*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③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其傲达若此。后与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摘编自《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
[注] ①卓荦(lu):卓越出众。②桓车骑:指车骑将军桓冲。③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擅一车 擅:拥有 B.犹冀还当通 冀:希望
C.未若长卿慢世 慢:傲慢 D.后与子敬俱病笃 笃:病故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子猷卓荦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②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
③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 ④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⑤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⑥其傲达若此。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猷才华出众,却生性崇尚当时所谓的名士习气,平时不修边幅,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
B.子猷爱竹,造访竹园。主人隆重接待,子猷却只赏竹不见人,主人气愤,就叫下人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子猷因此扫兴而归。
C.子猷路遇桓子野,仰慕他的音乐才华,请他为自己演奏。桓子野也仰慕子猷名士风流,虽没和子猷交谈,却连弹奏了三曲方罢。
D.子猷、子敬兄弟情深。子敬病故之后,子猷拖着病重的身体前往灵堂吊孝,心内悲恸,竟昏了过去。一个多月后,子猷也去世。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3分)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3分)
参考答案
2.(3分)D(解析:笃:(病)重)
3. (3分)A(解析:④写的是竹园主人;⑤写的是桓子野;⑥是作者对王徽之的评价。)
4. (3分)B(解析:主人并无气愤,关上院门只为和子猷好好相聚,子猷因此更加赏识园主,宾主相谈甚欢,尽兴而归。)
5. (1)(3分)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子猷在船中,认识子野的客人说:这人是桓子野。(得分点:识,1分;倒装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1分。)
(2)(3分)子敬平时喜欢弹琴,(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得分点:素,1分;省略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1分。)
【参考译文】
王徽之字子猷,生性高远而不合群,不受羁绊。起初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常常蓬着头,衣带散乱,不管府中的公事。后来担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问:你管理什么部门?徽之回答说:好像是管马的。桓冲又问:官府里多少马?回答说:我不懂有关马的事,又怎么知道马的匹数? 桓冲又问:马匹近来死了多少?回答说:活马的事还不知道,哪里知道死马的事!桓冲对他说:你到府中已经很久了,近日内应该处理政务了。王子猷开始并没有回答他,只是看着远方,用手支着腮帮子说:西山早晨很有一股清爽的空气啊。曾跟从桓冲出行,遇上天降暴雨,徽之就下马挤进桓冲乘坐的.车里,对他说:您怎么能一个人独占一辆车!后来他又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不久辞官归隐。
王子猷生xing6*爱竹,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它!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王子猷出国都(建康),船还停在码头上,没有上岸。过去曾经听说桓子野善吹笛,可不认识子野。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子猷在船中,客人中有认识子野的说:这人是桓子野。王子猷便叫人请子野相见,并说:听说您擅长吹笛,试着为我吹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就立即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演奏了三支曲子。演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客主没说一句话。
子猷、子敬一同读《高士传》一书所记的人和所写的《赞》,子敬很赞赏井丹的高洁,子猷却说:比不上长卿那样不拘礼法,不在乎世人讥评。他就是这样傲岸豁达。后来,和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去世。子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于是就叫来车子去奔丧,一直都没有哭。王献之平时喜欢弹琴,王徽之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王献之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也去世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
- 戴名世原文:①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
-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又乘 雪夜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然火金
- 明史原文:傅宗龙,字仲纶,云南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辽阳破,帝下募兵之令
-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大历中举进士,为李怀光所辟,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母欲往视;怀光
- 送丁琰序文言文赏析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
- 《留侯论》原文及欣赏《留侯论》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留侯论》原
- 李离自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启示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过听 * ③,自拘当④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⑤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
- 文言文练习:论语,孟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
- 初中文言文阅读课后习题唐睢说信陵君①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睢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
- 姚文燮,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建宁俗号犷悍,以睚眦仇杀者案山积,文燮片言立剖,未数月囹圄为空。有方秘者,杀方飞熊,前
- 宋定伯捉鬼的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宋定伯捉鬼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
- 叔孙通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分析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
- 袁宏道原文: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
- 文言文《终不知车》练习题终不知车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 原文: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牛也。力而有德,日耕田二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一日,希年牧牛,跨牛背随
- 宋史原文:段少连,字希逸,开封人。倜傥有识度。举服勤词学,知崇阳县。崇阳剧邑,自张咏为令有治状,其后惟少连能继其风迹。权杭州观察判官。太后崩
- 破阵子文言文翻译在这首词上,诗人晏殊以轻淡的笔触,虽然描写的只是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但是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 文言文练习:瓶庵小传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5分)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