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4 09:36:08
标签:
《凿壁偷光》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经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下列划线词中与“主人怪而问衡”中的“怪”用法完全一致的是[ ]
A、石青糁之
B、渔人甚异之
C、复前行
D、不独子其子
2、找出与“凿壁偷光”所表达的'主旨相同的一个成语[ ]
A、负荆请罪
B、悬梁刺股
C、程门立雪
D、卧冰求鲤
3、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匡衡因家贫而无烛、无书,但凭“偷光”“佣作”成为大学问家,由此有人得出“逆境出人才”的结论;但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应是“顺境出人才”。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举例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4、两种观点均可。应结合实例,无实例酌情扣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赵普宋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赵普宋史文言文原文: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 《战国策·韩一·或谓魏王王儆四强之内》文言文及翻译或谓魏王:“王儆四强之内,其从于王者,十日之内,备不具者死。王因取其游之舟上击之。臣为王之
-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
- 以墨论德的文言文《墨翁传》原文翻译赏析导语:《墨翁传》里面的墨翁洁身自好,不追逐名利而卖假货欺骗大众。作者实际上是借墨翁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
- 明史原文: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忧归,补平阳知府。山西
-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翻译《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下面,小编
- 游泡木井记文言文乌江南岸,流长北陬。春游之地,泡木井也。时维丙申,序属暮春。羡春色之美,纷致踏青而来;慕野炊之乐,邀约赏景而至。其乐难忘,遂
- 王安石原文: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卒无就。邑豪以为谚,莫
- 欧阳生文集序曾国藩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
- 鼠作人语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⑴上,忽投膏罐中。杨子取一方木覆⑵之,随突⑶以⑷出,环书册走不辍,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
- 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之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
-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
- 高考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知识归纳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何”【何】。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
-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文知识点者的用法者的用法1.作助词⑴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
- 史记原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贾谊论》原文及欣赏《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贾谊
- 钱谦益黄山游记钱谦益原文: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
-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少倜傥,尝语其里人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
-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母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
- 《滥竽充数》译文及注释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