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8-26 14:34:41
中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积累运用考“准确”?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一年一度的中考,是走上人生之路的第一个转折点。如何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策略”。制定策略,要在“巧”在上下功夫。其实语文中考并非是高深莫测,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抓住规律,就好像纲举目张,就能“以巧破千斤”,不愁中考拿不到高分。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我以为中考语文的四个部分可以这样归纳。积累运用考“准确”,文章阅读考“原文”,文言阅读考“课本”,作文写作靠“立意”。
一、积累运用考“准确”。
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基础的部分,这部分的试题大多为容易题,要尽量保证答题的准确率。要想准确,光靠死记、死背、下死功夫是不行的,要讲究方法,善于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语文的知识点多,面广。我们要自觉地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构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比如古诗文默写的考查,这部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是熟练地背诵、灵活地运用和准确地默写。背诵贵在坚持,不断反复以加深记忆。名句背诵要联系原篇,对背诵的原句要加深理解,理解后,还要善于创设情境加以运用,还可以对古诗文经典名句所表现的物象、意境和旨趣进行整合归类,按类记忆。比如把古诗名句分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爱国、壮志、惜时,思乡”等等。每类记忆的诗句不要求多,只求典型。光会背诵还不行,还必须落实到笔头上,默写要正确。要注意易错易混的字词,在不断检测、反馈中加以矫正、记忆,从而达到准确无误。
二、文章阅读考“原文”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许多同学认为基础知识多下功夫可以保证准确,而阅读千变万化,实在难以应付。尤其是到了临近中考的今天,靠多读书,多做练习是不现实的。如何能使现代文阅读由“没把握”转变到“有把握”上来,建议同学们在平时进行阅读练习时,坚持一篇阅读材料读三遍的方法。表面看读三遍费时间,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一遍——整体把握全文——确定答题的大方向。如果大方向都错了,那么答题只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巧用信息整体把握全文。试题的阅读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不可忽略的有用信息。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第二编——找准语句领会主题——检验大方向是否正确。一篇文章的主旨总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显露出来,我们要善于从文中把它挖掘出来(比如:记叙文不要放过议论抒情的`语句等),以便用文中的语句来检验答题的大方向是否正确。第三遍——确定区域圈点勾画——找到答案所在地。这遍阅读前,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其实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要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需要强调的是,答阅读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还要提高答题的质量,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先拟草稿再反复修改。
至于文言阅读考“课本”是指中考文言文的阅读考的是课内学过的文言文,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变文言文为白话文,然后再进行阅读理解,就能巧妙的应对所有试题了。
总之相信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你们的知识会更扎实,能力会有更大提高,中考一定会获得理想的成绩。祝同学们成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用法详解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
- 三国志原文:陶谦字恭祖,丹杨人。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集锦赏析: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
- 新唐书新唐书《吕元膺传》原文: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始游京师,谒故宰相齐映,映叹曰:“吾不及识娄、郝,殆斯人类乎!”
- 元史原文:陈思谦,字景让。少孤,警敏好学,凡名物度数、纲纪本末,考订详究,尤深于邵子《皇极经世书》。文宗天历初政,收揽贤能,丞相高昌王亦都护
-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
-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两小儿辩
- 语文文言文练习及其答案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①万家, 将奈何?於期仰
- 东吴顾征君亭林先生,今之大儒,于书无所不读,习熟国家典制,以至人情物理,淹贯会通,折衷而守之,卓乎为经济之学者也。 而失意于时,君子惜之.以
- 童心说李赞(明)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其长也,有道理从闻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应考策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二期”课改的施行,200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分数将增加到38分,其中默写占15分,阅读占
- 裴潾,本河东闻喜人。笃学,善隶书。以荫仕。元和初,累迁左补阙。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
-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文言文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
- 新唐书原文: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
- 牧斋记朱熹①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文,以诵之于兹也
-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
-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文言文的复习是需要大家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的,以下是常见的20个古今异义词,请牢记。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 东园翁家传(明)归有光东园翁马勖者,字文远,长洲甫里人。翁蚤孤,事其母甚谨,出入必告。初好内典,有卖饧者劝令读儒书,遂通诗、易、史传。洪武中
- 隋书原文: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署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皆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自以
- 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剖析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学习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