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中学文言文考试要注意这几点

中学文言文考试要注意这几点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23:22:06 

标签:

中学文言文考试要注意这几点

通读文段明大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想断句,先要把有关的文段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若为记叙文。则先理出其记叙的要素;若为说明文,则先看出其对象和层次;若为议论文,则先读出其论点和论据。在领会文段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断句。

例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要给这个句子断句,不理解句意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要理解句意,先要理解文意。这个文段是说,今之事君者一味地追求开辟疆土、充实府库、结交外国、打仗必胜,而不向往王道、追求仁政,孟子认为这与民贼无异,是辅佐夏桀的做法。按照现在的治国之策,不改变当今的习惯,即使把天下给他。也不能稳坐王位一天。按照这种理解,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实词、句法多联系

在通读文段的基础上,注意联系自己掌握的古代汉语词句的知识(词法、句法等)来断句。例如,名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讲,动词的前后都不能断开(省略句除外),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作谓语例外。文言语段中常出现一些对话或引文。古人常用日云言等几个字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发现了这几个字,后面即可断开。

例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南方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而未知名即还没有出名。意思完整,应当断开;裒独以为必当自达中,裒即王裒,必当自达是以为的宾语,也应停顿;拔而友之承前省略了裒,拔即提拔,友属于意动用法,代词之是拔而友的.宾语,意思是提拔他并和他做朋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是一个承接关系的复句,两家的孩子刚刚出生,就互许婚姻,所以生便之间要断开。正确答案为: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借助虚词定首位

断句除了以语意表达为依据外,还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如虚词。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夫、若夫、至若、且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用在句首;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也、者、乎、矣、尔、欤、焉、哉、邪、而已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例3用/给下面文言材料断句。

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日提示下文的引用。要停顿。两个矣及乎哉都是句末语气词,矣表达感叹,分别译为啊了,乎表示疑问语气,哉表示反问语气。把这几处断开之后,再结合语境、文意,解题就容易多了。正确答案为: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句式、活用要明确

断句时还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有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4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有的句子中有实词的活用现象。这些不仅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

例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志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这三个句子都是判断句,主语和宾语之间要断开。再如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的亡是使动用法,使灭亡,原文的意思是说如果秦灭掉了赵国,将来祸患就会降临到齐楚的头上,所以亡赵之间不能断开。另外,这个语段中频频出现的也矣都是句尾语气词,夫且都是发语词,唇亡则齿寒的则、不务为此而爱粟的而都是句中连词。根据文意,结合词法、句法知识,不难正确断句: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文史知识不忽视

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例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问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在这个选段中,匡庐(即庐山)香炉遗爱寺太原峰腋寺都是地名,草堂是常用的名词,元和十一年是年号,白乐天是白居易的字。知道这些。对正确断句是很有益处的。

正确答案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同学们可综合使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原文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
  • 刘宣苦读成才原文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③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④使,使
  • 文言文《杀驼破瓮》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
  • 什么是文言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
  •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
  • 义赏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
  • 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
  •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
  • 师老马与蚁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师老马与蚁》,完成问题。师①老马与蚁韩非子管仲②、隰朋③从于桓公④而伐孤竹⑤,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
  •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
  • 明史原文: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
  • 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垄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
  •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
  • 文言文的辞职信导语:你与单位在提前一个月进行的书面辞职已经确定。不因公司拒绝而改变也不因你出示后反悔而改变。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文言文的辞职信,
  • 全祖望原文: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即强而可之,亦必不工。寿
  • 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总结鸿门宴【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 《绝妙好辞》文言文阅读绝妙好辞魏武①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②”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
  • 世说新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
  • 戒耳餐文言文翻译“戒单”,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戒单共有14戒,分别为:戒外加油、戒同锅熟、戒耳餐、
  • 袁枚《游武夷山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袁枚《游武夷山记》原文及翻译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