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资料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06 03:53:53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
间:
得间奔真州()
出没于长淮间()
间以诗记所遭()
间至赵矣()
度:
予自度不得脱()
付之度外()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拜:
拜为上卿()
拜送书于庭()
见:
徒见欺()
于是王召见()
我见相如(,)
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计:
计未定()
窃计欲亡走燕()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计曰()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故遣将守关者()
君安与项伯有故()
如:
不如因善遇之()
沛公起如厕()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其意常在沛公也()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sha6*人如不能举()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若:
望洋向若而叹()
以为莫己若者()
闻:
闻道百()
且夫吾尝闻()
少仲尼之闻()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吾弗信()
幸:
而君幸于赵王()
则幸得脱矣()
大王亦幸赦臣()
不幸短命死矣()
始皇帝幸梁山宫()
负:
宁许以负秦曲()
负其强()
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肉袒负荆()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车避匿()
秦军引而去()
引酒且饮()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
此其所以败也()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亦以明死生之大)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具告以事
请以剑舞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未有以应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疾病而死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则噪而相逐)
而仆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劳苦而功高如此)
项王按剑而跽( 拔剑切而啗之
焉:
激于义而死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佯狂不知所之者()
人皆得以隶使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何厌之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将焉取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其:
以旌其所为()
敛赀财以送其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发其志士之悲哉()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以其无礼于晋()
君知其难也()
又欲肆其西封()
失其所与()
吾其还也()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不能容于远近()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为:
以旌其所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无亏为之大道哉()
则思三驱以为度()
为天下笑()
相如为上大夫()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
为一击()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军中无以为乐()
窃为大王不取也()
君为我呼入()
为之奈何(于)
何辞为()
因: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不如因而厚遇之()
于是相如前进缶()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传以示美人左右()
璧有瑕,请指示王()
沛公居山东时()
约为婚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百川灌河()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予分当引决()
诡踪迹()
草行露宿)
道海安、如皋)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疾病而死
缇骑按剑而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众不能堪, 而仆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不敢复有株治()
不能容于远近()
则尽其天年()
人皆得以隶使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晋军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间至赵矣()
卒廷见相如()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
怒发上冲冠()
臣乃敢上璧()
舍相如广为传()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左右欲刃相如()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宁许以负秦曲()
归璧于赵()
臣请完璧归赵()
大王必欲急臣()
秦王恐其破璧()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毕礼而归之(
且庸人尚羞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沛公军霸上()
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素善留侯张良()
此其志不在小()
沛公今事有急()
豪毛不敢有所近()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拔剑撞而破之()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众闻则非之()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以亏人自利也(
从而誉之()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1)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3) 是寡人之过也
4)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5)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7)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8) 吾属今为之虏矣
9)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11)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12)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13)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14) 大王见臣(于)列观
15)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16) 拔剑撞(之)而破之
17)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18)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19)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20)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21)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22)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23)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24) 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25)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
26) 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27)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
28)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二、翻译下列重点语句翻译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15、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三、注音
缙( )绅 纾( )祸 觇( )北 谄( )媚 羁縻( )诋( )大酋
东西二阃( ) 巡徼( ) 邂逅( ) 愧怍( ) 毗( )邻 死有余僇( )诟( )骂 自刭( ) 江渚( ) 张溥( ) 湮( )没 皦皦( ) 敛赀( )财 缇( )骑 ( )而仆之 溷( )藩 废祠( ) 詈( )逡( )巡
投缳( ) 忠义暴( )于朝廷 赠谥( )美显 户牖( )社稷( ) 夜缒( )而出 共( )其乏困 阙( )秦 戍( )守 求木之长( ) 浚( )源
壅( )蔽 谬( )赏 黜( )恶 皋陶( )不肖( ) 刎( )颈之交
广成传( )舍 缪( )贤舍人 列观( )睨( ) 衣褐( ) 汤镬( ) 渑( )池 盆缶( ) 秦王不怿( )使人遗( )赵王书
相如虽驽( )诹( )生 卮( )酒 数( )目项王 樊哙( ) 嗔( )目 参乘( ) 目眦( )尽裂 按剑而跽( )彘( ) 毋( )庸讳言 飨( ) 戮( )力 刀俎( ) 杯杓( )涘( ) 园圃( ) 攘( )人犬豕( )鸡豚( ) 栏厩( ) 不辜( ) 一 ( )肉 一鼎之调( )
遽( )
四、文学常识
1、《指南录后序》的作者: 字: 、 号: , (朝代)爱国诗人,遗作有:《 》,他的诗集:《 》命名取作者的'诗歌《 》中的
, 的句意。
2、《五人墓碑记》的作者: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在家乡组织 、 ,批评朝政,作品集:《 》。
3、《烛之武退秦师》出自:《 》,又称《 》、《 》,和《 》、《 》合称为“春秋三传”。这是记录 历史的第一部 史书,相传为 鲁国史官 为 修订的《 》所作的传。
4、《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 ,出自:《 》。其中:“居域中之大” 出自:《 》,
“载舟覆舟”出自:《 》,“见可欲”出自:《 》,“三驱”出自:《 》“九德”出自:《 》。
5、《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出处:《 》,这是我国第一部 ,又称《 》,共 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作者是: , (朝代),鲁迅的 , 高度评价了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6、《秋水》出自:《 》,分为 三部分,为 所作。庄子名 , (朝代)宋人,先秦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7、《非攻》出自:《 》,作者: ,名 ,先秦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8、《察今》出自:《 》,又称《 》,是 编写的 家著作。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金史原文: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
- 淮南子原文: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
-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
-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寇
- 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
- 崔光文言文字词翻译崔光,字长仁,本名孝伯,孝文帝赐名光。清河人(今山东省夏津县白马湖镇崔庄村) 。北魏名臣,刘宋乐陵太守崔旷之孙
- 初中语文学习文言文的关系中学文言文学习,应将文言文知识与文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审美价值结合起来,将文言文中的情、境、语有机地统一起来,让我们在
- 李元纮,字大纲。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①,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
- 《范式守信》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一种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 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淦故家贫,耕且读。康熙五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世宗初即位,命诸臣皆得上封事。嘉淦上疏陈三事:请亲骨肉
- 司马迁文言文阅读(甲)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
- 《简肃薛公墓志铭》文言文练习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
-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导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
- 《乘船》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
- 礼记祭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祭统是礼记中的内容,以下是小编准备的礼记祭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快一起来看看吧!礼记祭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凡治人之
- 欧阳修《伐树记》原文及翻译导语: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伐树记
- 文言文的生日贺词大家知道有哪些关于生日贺词的.文言文吗?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文言文的生日贺词【1】鹤乘甘露游东海,松披祥云挺南山。亲朋共享天
- 旧唐书原文:苏世长,雍州武功人也。周武帝时,世长年十余岁,上书言事。武帝以其年小,召问:“读何书?”对曰:“读《孝经》《论语》。”武帝曰:“
- 张之洞传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年十六,举乡试第一。同治二年,成进士,廷对策不循常式。六年,充浙江乡
- 叶绍翁《游园不值》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注释]1. 不值: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