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06 22:51:16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要想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精神,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在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材教法、洞悉高考命题趋势等方面下足功夫。
一、教材现状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对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解,课堂气氛肯定会单调枯燥又沉闷。这种沉闷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又挫伤了教师授课的热情。讲台上教师从头讲到尾,非常辛苦,学生却不大领情,师生之间鲜有互动。笔者在与学生课后的交流中,较多学生坦言对文言文毫无兴趣,对他们而言,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如此现状实令人担忧。
再者,通过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人教版)1~5册的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编排顺序而言,编者的本意是按照年代的顺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概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了解,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编者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而完全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文言文则难以顾及这一点。其次,就体裁和内容而言,文体很全面,“论”“传”“记”等应有尽有;内容很丰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包,却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对于高中生,故事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应该更容易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先秦诸子选读》(选修)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要求都比较高,很难想象学生能够摒除浮躁,用心倾听两千多年前智者的声音。
在这种两难的尴尬境况之中开展文言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实属不易。那么文言文教学究竟路在何方呢?有没有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二、应对策略
1、注重诵读,加强积累
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并形成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而在课文注释的帮助下,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达到读熟、读懂、读通的地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能熟读成诵,即使学生暂时不能体会文中之味,随着知识能力的日积月累,终会反复“咀嚼”,慢慢“消化”。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累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文有着词约意丰的特点,往往一个词有多种义项,并且义项之间差异较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积累,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使他们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转变观念,强调拓展。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文言文能力时,教师要敢于放手,笔者在讲授《鸿门宴》时,让学生自学文言文知识点,然后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他们了解课文的内容情节,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课后布置学生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以促进对文意的理解。此举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走近高考,备战高考
学生经过三年系统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面对高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将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与高考文言考查有效链接起来,让学生了解高考试题选材内容、命题特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纵观近几年安徽卷文言材料,选文内容多遵循“文以载道”的原则,所选文体有人物传记,也有游记文类的散文,总体来看,选文阅读障碍较少,题型相对固定:第4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第5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第6题考查对文本的鉴赏分析,第7题是文言翻译。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及《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必要的解题技巧,要整体把握文意,以人物传记为例,一般来说,会具备以下层次:首先,简要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其次,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片断连缀成文;最后,介绍享年,有的还加以评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实词推断技巧,虚词辨析方法以及具体的翻译技巧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述种种亦不能尽显文言教学之道,古往今来,教无定法,正如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文言文的学习和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
但是,只要我们牢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振聋发聩的话语“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秉承于漪老师所提倡的“引导人,教育人,关怀人”的宗旨,引时代活水,浇灌积淀深厚的文言文土壤,我们的文言文学习和教学,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中一种重要方法。什么是“诵读”呢?从词义学的角度理解,有认为是“念(诗文)”的(《现代汉语词典》),有认
-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
- 北齐书原文:斛律羡,字丰乐,少有机警,尤善射艺,高祖见而称之。世宗擢为开府参军事。迁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加安西将军,进封大夏县子,除通州刺史
- 张居正原文: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
- 清史稿原文: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
-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
- 青梅煮酒论英雄文言文余尝闻英雄无数,多为沙场战士,民间壮士。如 * 倒拔垂杨柳,或如霸王自刎乌江边。今之视昔,是为远矣,此皆古时之人,家喻户
-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
-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
- 后汉书原文: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
- 学奕文言文翻译《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 学习。下面是小编
-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 文言文太史慈的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完成4~7题。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守与州牧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
-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
- 高考语文文言文用法复习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
- 背水一战文言文翻译背水一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
- 不胫而走文言文翻译不胫而走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播迅速。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不胫而走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 陈涉世家文言文翻译《陈涉世家》为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陈涉世家》文言文阅读原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张明善讥张士德》张明善讥张士德张士城①据苏府②,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一日,雪大
-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