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萧翰林俛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8-14 22:33:30
与萧翰林俛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与萧翰林俛书
【唐】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操其间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晰,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恕媢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生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渐成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物得其利。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甿,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
【注】①蜓暄(niè wù):不安的样子。②昭晰:清楚明白。嚣嚣:众口谗毁的样子。嗷嗷:形容众声喧杂。④鴂舌:比喻语言难懂。啅噪:噪聒。⑤耕:旧称农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微王生之说
微:如果没有。
B.不知其端
端:开头。
C.用是更乐喑然
用:因为。
D.庶木铎者采取
庶:希望。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这封信中虽陈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但更多地是想表明自己希望贤人掌权的政治理想和欲做“太平之人”的志向。
B.作者在信中写一些认为他贬谪处罚太轻的人,对他侮辱越来越多,并以此来讨好他的仇敌,作为进身之阶,揭露了当时的官场丑态。
C.作者写自己在永州的贬谪生活时,运用了反衬法,“炎毒”“楚越之声”,不正常的视为平常,“北人言”,正常的视为不正常,有力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行。
D.信中明言“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但像柳宗元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受尽侮辱,被贬蛮夷之地久居,对比鲜明,辛讽蕴藉。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A.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B.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 /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C.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D.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求进而退者
蟹六跪而二螯
B.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
秦以攻取之外
C.独喜思谦之徒
士大夫之族
D.然终欲为兄一言焉
公为我献之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3分)
(2)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4分)
参考答案
4.B(端:原因)
5.B(通过侮辱来讨好他的仇敌的是“饰智求仕者”,而不是“认为对我的'贬黜太轻,不足以平息愤怒”的众人。)
6. D
7.C(都解释为“这,此”。A.表转折∕表并列 B.连词,来 ∕介词,凭借 D.介词,跟∕介词,替)
8.(1) 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 “免”“媢嫉”和反问句式,各1分。)
(2) 听到北方人说的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会对此恐惧惊吓不已。(“走匿”、“虽”、“怛然”、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尊敬的思谦兄:昨天祁县的王师范经过永州,说你忽然有了当官的心思,这实在是件有益于太平盛世的事情。我听到这件事后非常高兴,但如果没有王生的一番话,我不就一直不知道么?
我很不幸,从前被进用的时候正赶上动摇不安的局势,平时闭门不出,口舌是非还是很多,更何况又有和我长久交往的人,位居高处操作大权。那些追求进升却被斥退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制造仇怨,捏造粉饰,于是对我的仇恨更加大肆蔓延开来。不是确切明晰,自己能决断于心的人,谁能了解我在晦暗中的情况呢?我当时三十三岁,很年轻,从御史里行提升到了礼部员外郎,破格取得显位美职,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所有的人都想要升迁显贵,我先拥有了显赫的地位,才能不能超过同僚,声望不能盖过世人,所以世人怨恨我也是应该的。我和罪人们交往了十年,官位因此得到进升,错就错在附会他们了。圣朝宽宏大量,对我的贬黜很轻,不足以平息众人的愤怒,所以侮辱的话语转而更多,众人一起喧哗,我逐渐变成了怪人。弄巧设诈求取官职的人,更是用责骂我来讨好仇恨我的人,每天都有新花样,务必达到讨好成功,他们自以为这是被迅速提拔的途径。因此对我们的侮辱也加重了,各种罪名横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真悲伤啊!人生少有活到六七十岁的,如今我已三十七岁了,长期以来觉得日月短促,一年更甚一年,大概不超过数十年,就没我这人了。是非荣辱,又有什么可值得论道的!要是说个不停,结果只能加重罪名。
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这里的炎热和瘴气。楚、越之间的音调很奇特,说话喧闹难懂,如今听起来也觉得正常不足为怪了,我已和这里的人成为同一类了。家中新出生的孩子,他们都自然学说这里的话语,一天到晚两耳全听的是这种话语,听到北方人说的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恐惧惊吓不已。自己料想在此地还能居住几时,怎还敢不知停息,说长道短,再招致世人的非议讥笑呢?我读《周易》《困卦》到“其人有言而他人不信,那是因为在困顿之时的话语”时,反复阅读更加高兴,感叹说:“唉!我即使每家安置一张嘴来自我称道,也只不过是挨骂更加厉害罢了。”因此更加乐意闭口不言,和树木湿透交朋友,不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别人。
如今天子振兴教化,禁止xie6*恶扶持正气,天下人都喜悦快乐,而我和其他四五个人,沦落如此,难道不是命运吗?命运是由天而定,不是说话的人所能控制的,又有什么怨恨呢?只能高兴像你思谦这些人,赶上了好时候,能在正确道义的指引下一展宏图。正确道义的实施,天下万物都能够享受到福分。倘若因叛贼平定而庆贺行赏之际,得以被昭雪宽大,买上些能养活自己的土地来耕种,早晚歌唱进而撰成文章,希望被巡察各地风情的人采取,献给朝廷,来增加圣唐诗歌的篇章,即使得不到官位,也不枉为太平之世的人了。这都是希望之外的事,最终还是想要跟你倾诉一下。宗元拜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孔子马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孔子马逸【原文】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
- 明史原文:陈选,字士贤,临海人。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
-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
-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
- 木兰诗文言文对比阅读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
- 表达人生感悟的文言文导语:中国古代语言的'美蕴含着中国人的人生情趣,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表达人生感悟的文言文,欢迎大家
- 魏书原文:韩茂,宁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大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
-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
-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节选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
- 宋白知举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非常常见的考试题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宋白知举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
- 文言文之美小议作文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
- 沈复《童趣》文言现象《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文言散文,下面整理了一些《童趣》的文言现象,欢迎大家阅读学习!特殊语句翻译倒装句式(1)
- 吕诲文言文阅读翻译吕诲北宋官吏。下面小编整理了吕诲文言文阅读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吕诲文言文阅读翻译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
- 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
- 六一居士传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
- 《立智理威》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在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要,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立智理威》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立智理威,亦力撒合之弟,在东宫为
- 《百家姓·利》文言文《百家姓·利》作者:佚名历史来源1、春秋时期,楚国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后代,以祖字为氏。上古商代时,有位王
- 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翻译《陈元方候袁公》这篇文言文是刘义庆所写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 2.董遇谈“三余”勤读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
- 文言文阅读之顾荣贻炙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①人有欲炙之色,因辍②己贻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