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11:08:12
标签: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1、文言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翻译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菱角。
3、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
(4)啖(dàn):吃
(5)并壳:连同壳
(6)或:有的人
(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8)去:去掉
(9)欲:想
(10)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这是因为
(12)强:硬要
(13)而:却
(14)席:酒席
(15)坐:因为,由于
(16)以:用来
(17)其:这
4、道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寓意: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黄贞文传(清)杨凤苞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
-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上蔡之地,
- 裴松之【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
- 李廙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大家看看下面的李廙文言文翻译,一起阅读吧!李廙文言文翻译李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
- 司马季主论卜文言文翻译是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讲“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唐诗),实际讲的是元代末年的种种腐败都是从前胡作非为恶性发
- 利令智昏文言文翻译利令智意思是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利令智昏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
- 三国志·魏书原文: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属。太祖在长安,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
- 颜氏家训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
- 夫爝火①在缥烟之中也,一指所能息也;塘漏若鼷穴,一璞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州,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夫积爱成福
-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本课的相关文言知识点。过程与方法:讨论分析本课的人性性格特征;了解《左传》
- 古代文言文练习陈循篇及答案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洪熙元年,
- 骨肉之思文言文闲听民乐《妆台秋思》,顿感被一种忧伤、哀怨的情愫所包围,吾心忽然变得很沉重,很悲哀。查网知,此曲是一首著名的笛子曲,描写的是西
- 初中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
- 曹、马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破之,虽得之,天所佐也
- 《白莲》 陆龟蒙 原文: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
- 汤放桀的文言文翻译【原文】汤放桀《孟子》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
- 文言文的教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包括古代的诗词曲赋等,是中华千年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从文化内涵还是从思想内涵,都值得我们品读和传承
- 唐六臣传欧阳修甚哉,白马之祸,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
- 韩愈原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
- 宋史原文:刘怀肃,彭城人,高祖从母兄也。家世贫窭,而躬耕好学。初为刘敬宣宁朔府司马,东征孙恩,有战功,又为龙骧司马、费令。闻高祖起义,弃县来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