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芋老人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02:36:55
周容
原文: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译文/翻译: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著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麼香,那麼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郧扒氲哪嵌儆笸?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 (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於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绿,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 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 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麼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 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刘向《说苑》寓言故事齐景公出猎选自刘向《说苑》。【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
- 《四明山道士叶沈》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
-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
-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阅读下面文段《陈胜吴广起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
- 宋史原文:刘正夫,字德初,衢州西安人。未冠入太学,有声,与范致虚、吴材、江屿号“四俊”。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
- 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
- 宋史原文: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迁太常博士。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
- 高考语文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导语:语文文言文是很大学子最头疼的地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考语文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欢迎
-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介绍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
- 文言文中“是”的用法归纳1 用作指代词,例如:(1)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我的祖父死在这件事上,我的父亲也死在
- 左光斗,字共之,号沧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左光斗,字共之,号沧屿,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丁未进士,授中书舍人,选入西台,及考选命下,进中丞
-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
-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
- 后汉书原文: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
-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与朱元思书》是梁朝的吴均写的一篇写景小品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与朱元思
- 柳宗元原文:伊尹五就桀,或疑曰:“汤之仁闻且见矣,桀之不仁闻且见矣,夫何去就之亟也?”柳子曰:“恶!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彼伊尹,圣人也。
- 白居易原文:①《序洛诗》,乐天自序在洛之乐也。②予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之后,苏、李以还,李陵、苏武始为五言诗。次及鲍、谢徒,迄于李、
-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一)动词1.做,作为,当成,成为。(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 元史原文:王玉汝,字君璋,郓人。少习吏事。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
- 史记原文: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秦灭,项羽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