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论文》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4-11 20:59:52
袁宗道
原文: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 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 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 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 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译文/翻译:
嘴巴所说的言语是代替内心的想法,而文章又是代替言语的功能。克服障碍辗转表达,一篇文章就算是写得通顺,恐怕也比不上言语让人来得明白,更何况是要写出人内心的想法呢?所以孔子谈论文章时说:“词汇(写文章)的目的,就在于通顺地表达而已。”文辞是否达意,是辨别文章优劣的标准。
唐(尧)、虞(舜)还有夏商周三代的文章,没有不能通顺地表达思想的作品。今人读古代的书籍,如果不能马上读懂,往往就说古代文章奇特奥妙,今人下笔写作不应该平淡浅易。时代有古今的分别,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奥妙的字句,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左丘明距离古代的时间不算久远,但《左传》里的字句却不曾和《书经》相似;司马迁距离左丘明的时代也不久远,但《史记》里的字句也不曾和左丘明相似。到了现在,往回倒推到西汉,不知道经过几千年的久远时间,从司马迁用字和左丘明不同的情况来看,现在的人写作用字要和左丘明、司马迁完全一样,不也是很荒谬吗?中间经历了晋朝、唐朝,又过了宋朝、元朝,文人学者并不少,但却没有公然地抄袭模仿古文而占为己有的人。韩愈喜好奇特的风格,偶尔写作这样的文章,如《毛颖》等传,但只是一时的游戏之作,其他文章都不是这样的写作方式。
李梦阳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会每篇文章模拟古文,也叫做“回归正轨”。于是后代文人将此视为定律,像法令一样遵循。凡是有一句话不合乎古文的要求,就极为愤怒,将这样的文句看作旁门左道。他们不知道李梦阳模拟的手法,由一个人创作,还不会觉得太讨厌;等到后来,以一传百,(很多人跟着作)以讹传讹,错误愈来愈多,风格愈来愈低下,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值得阅读了。况且李梦阳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意见想法,记叙事情、抒fa6*情感,往往逼真,其zhong6*特别可取之处,是地名官职都用当时的制度。如今的人却嫌弃当下的制度不具有文章美感,因此取用秦朝、汉朝的名称头衔来命名,看文章的人如果不检索《一统志》,几乎无法辨识一个人是哪里人了。再说文章的好坏,不在于地方以及官衔名称如何呈现,司马迁的文章,优点在于描述事情就像作画一样清楚,谈论道理能够超越普通人想法。而近来有人却说:“西汉以来,封建宫殿、官师郡邑,这些名称都不高雅,就算司马迁复活,也不能写成史书了。”这么说来,司马迁的长处,那些人连做梦都看不见,更何况是与他相似呢?
有人说:“如果真像你说的一样,那古代的文章就不必学了吗?”我说:“古文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达,学习通顺的表达思想,就是所谓学习古文了。学习古人作文的用意,不必拘泥于古文的字句。现代衣服的圆领方襟,就是学习古人以树叶遮蔽身体的结果;现代食物的五味调理、煎熬烹饪,就是学习古人茹毛饮血的结果。为什么呢?古人这么做的用意,是希望能够填饱肚子、遮蔽身体,今人这么做的用意,也是希望能够填饱肚子、遮蔽身体,不曾有所差别。那些套用古文字句在自己作品里的人,这就与把树叶缝在衣服中、把毛血加在煮熟的食物里没什么区别。大概说古人的文章,都是专注于希望能够表达心意思想的目标;而今人的文章,都是专注于不能表达心意思想(只着重字句雕琢,不重内涵)。用不能表达内心的方式学习通达的作法,这样可以说是学习古人写作文章的精神吗?”
袁宗道《论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何陋轩记[明]王守仁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
-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童 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
- 汤琵琶传文言文翻译汤琵琶传的文言文及其翻译就在下面,各位,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吧!汤琵琶传文言文翻译汤琵琶传王猷定汤应曾,邳州人,善弹
-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
- 《汉书·朱云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汉书·朱云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
- 文言文求辞职论吾事于烟台富士康六月有余,心力交瘁,上交辞职不批。特写辞职论,当贻之于吴中易安也!余问焉,何为职?或曰:职者,生也。无职者无生
- 晋书原文: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初未知名,着《鹪鹩赋》以自寄。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大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来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
-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
- 高考文言文常见代词的举例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
- 新唐书原文:韩弘,滑州匡城人。少孤,依其舅刘玄佐。举明经不中,从外家学骑射。由诸曹试大理评事,为宋州南城将。事刘全谅署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全
- 山居秋暝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
-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文言文阅读及译文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 柳麻子说书文言文翻译柳麻子说书是张岱所写,大家会怎么翻译这篇文言文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柳麻子说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柳麻子说书文言
- 济南知府庄君传张惠言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其后子孙多显。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君少育于外王父刘文
- 《六国论》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六国论》是苏洵政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
- 《望江南百调》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杂错水波环,此地即仙寰。 注释:这是清代黄鼎铭赞美小
-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
- 现代媒介在文言文教学f中的运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如何借助一些现实生活里学生感兴趣的媒介,架设通往古代文化的桥梁,吸引孩子们到文言文的世界早去游
- 怎样给文言文断句第一,通文意。拿到一个文言文篇段,先不要急着进入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篇段,大体上搞清这个文言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
-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