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林之《老妪与虎》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05 21:00:34
标签:
王谠
老妪与虎
选自:《唐语林》老妪与虎作者:王谠
原文: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sha6*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译文/翻译:
曾经有个老婆婆在山里行走,看见一只野兽很象老虎,羸弱地迈着小步不能前进,好象是它的脚受伤了。婆婆因此靠近它,老虎举起前脚给婆婆看。婆婆看它的脚,是有芒刺扎在脚掌上,因此为他拔刺。不久老虎迅速地跃起高声吼叫,拜别婆婆离去,似乎有感谢恩德的意思。
回家后,第二天,从外面丢进些麋鹿狐狸和兔子到庭院里来,没有一天空缺的。婆婆登上墙看,是以前受伤的那只虎,因此给家族亲戚详细地说那件事,心里觉得老虎很是奇异。
一天,忽然丢进一个死人,血肉模糊,于是被村里的人们呵责并抓捕起来了,说她杀了人。婆婆详细说明老虎知恩报恩的事,才得以被松绑。便登上墙等老虎来到,对它说:“感恩就感恩吗,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于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于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
- 苏武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2.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 与旃毛并咽之()4
-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
- 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
- 欧阳君周文集序(节选) 欧阳行于闽之里生之。幼为儿孩时,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
- 王公神道碑铭欧阳修原文: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
- 韦温,字弘育,京兆人。父绶,德宗朝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致仕。温七岁时,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岁,应两经举登第。以书判拔萃,调补秘书省校书郎
- 文言文《过秦论》全篇分享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
- 多篇文言文译解析丁晋公之逐【原文】丁晋公①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一日忽有一书与执政,执政得之不敢发,立具上闻。洎②发之,乃表③也
- 《百家姓居》文言文阅读《百家姓?居》作者:佚名历史来源出自杜姓,以祖名为氏。相传周大夫杜伯的儿子在晋国作官,被封在先邑,他的子孙于是有以邑为
- 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乐羊子妻》乐羊子妻 作者:范晔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羊子尝
- 寇准传文言文翻译朝的著名人物,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寇准传,列入《宋史》。以下是寇准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原文:准少英
- 文言文《歧路亡羊》阅读理解关于文言文《歧路亡羊》原文供大家理解和阅读,歧路亡羊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在做完练习之后对比参照以分析自己存在的漏洞和
-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节选·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
- 申屠敦之鼎原文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
- 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
- 《三国志·魏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
-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桓公明日弋①在廪,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釬③而迎之曰:“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
- 苏教九年级文言文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