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工之侨为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工之侨为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07 04:42:35 

标签: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①。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②。使国工③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④,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⑥,不知其所终。
                                              (选自明·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注释】
    ①金声而玉应:形容琴声像敲击金玉发出的声响一样清亮悦耳。②太常:官名,掌管宗庙礼乐。③国工:全国第一流的琴师。④篆工:刻字工匠。⑤古窾:古代钟鼎器上铸刻的文字。窾,通“款”。⑥宕冥之山:作者虚拟的山名。宕冥,高深的样子。
     【文学常识】
    《郁离子》    作者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郁离子》的“郁”指有文采的样子;“离”是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译文】
    工之侨得到了一段很好的桐木,经过砍削后做成了一架琴,装上弦弹了一下,它的发声和共鸣好极了,像金玉的声音一样清亮动听。工之侨自认为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太常寺。(太常寺的主管人)让最优秀的乐师来鉴定,大家都说:“这不是古琴。”把琴退给了工之侨。工之侨带着琴回到了家,请漆工帮着出主意,在琴面绘制了断裂的纹理;又请刻篆字的工匠帮忙,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款识,然后把琴装在匣子里埋起来。过了一年把它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卖。恰好一个大官从集市路过看见了这架琴,用一百金买了下来,并把它献给朝廷。乐官们传递着看了以后,都说:“这可是世上稀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了,慨叹地说:“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样的遭遇吗?世上的事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作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 于是离去,进入到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斫      ②弦     ③美    ④匣    ⑤适       ⑥希     ⑦图        ⑧其
    2.翻译:
    ①又谋诸篆工
    ②易之以百金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一种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铁撅山塔林赋》文言文睡牛秀峰兮,风光旖旎。小径蜿蜒兮,林木葱郁。登高揽胜兮,极目百里。远眺观海兮,白浪涌起。铁橛山高兮,巍然独立。三十六峰
  •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
  • 司马迁文言文阅读(甲)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
  •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
  • 文言文的修辞的内容一般来讲,有些人容易忽视文言的修辞方法,其实,掌握一些文言的修辞方法,对於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学习文言
  • 魏书原文: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后改为蒲。汉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清方称。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
  • 胡惟席,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耀湖广佥事。昊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
  • 新生入陆院文言文欣赏缘分使然,八方来聚。各色特点,齐聚一堂。拥江淮之风秀,承红军之神采。上接党令,下纳群英。树强军之壮志,立报国之宏图。淬于
  • 《阮郎归·天边》文言文赏析《阮郎归·天边》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首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抒发了作者客居思乡的悲凉
  • 王慎中原文:登高望远,揽山水之奇变,娱耳目于清旷寥廓之表,而窅然失一世之混浊,天下之乐宜无逾此者。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
  •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
  • 苏辙原文: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
  • 孙泰文言文专练孙泰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
  • 苏轼《教战守策》原文及翻译导语: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其文章也非常优秀,被后世所推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教战守策》原
  •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陈其 冤
  • 元史原文:崔彧,字文卿,弘州人。负才气,刚直敢言,世祖甚嚣重之。至元十六年,奉诏至江南访求艺术① 之人。明年, 自江南回
  • 何谓“文言文”介绍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
  • 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论文文言文的学习令许多学生深感“头大”(学生惯用语),然而它却既是教师不得不教的内容,又是学生不得不学的“老古董”
  • 旧唐书原文:魏元忠,本名真宰。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仪风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