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侯养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寓意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11 01:19:55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昔者海鸟止于鲁郊()②奏《九韶》以为乐()
(2)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栖息。②把 作为
(2)这是用别人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3)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附加 注释
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看得眼花
脔(luán):切成块状的肉。
以己养:用自己的生活方式。
止:停止,栖息。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译文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于是海鸟(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死了。
这是用别人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译文二: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寓意
鲁侯养鸟是则寓言,反映了一段历史故事。寓言讽刺了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那么,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是什么呢?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也不顾及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规律。如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生物(动物或植物,如这篇寓言故事中的海鸟),还要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个性,与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有哪些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它是怎样适应它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到了新的环境,该怎样帮助它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对于事物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它过去生活的环境,一点也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就不可能把事物处理好。《鲁侯养鸟》寓言故事中,鲁侯的失败,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最好的寓言往往包含最深层的寓意,也就是具有深刻哲思的寓意。根据当代国家最权威的辞书《辞典》的解释,简明地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学问,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生活的灵魂。可以这样概括地说:中国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学问是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活的灵魂(当然,我们儒道互补中可能渗透和揉入的渣滓是要排除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无为”和“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两个最主要的思想。“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在了解事物、事件的扎实基础上顺其自然,不要妄为;“道法自然”就是“道” 以自然为最高的、最根本的法则,自然不单指自然界,而是兼指自然如此,自然而然。如果这篇寓言故事中的鲁侯在海鸟的问题上,采取“无为”即“不妄为”的态度,不违反海鸟的习性,不把海鸟迎到鲁国宗庙来款待和供养,而是遵循鸟的习性,让它回归自然,回归大海,把它送到海边,选一个比较开阔又比较安静的环境,把它放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海域中去,那它绝不会不吃不喝,两眼昏眩,心里悲伤,熬过了整整三天才死去的。
这篇寓言故事,只是鲁侯养鸟的某些具体内容,故事中的鲁侯,是一个鲁莽愚蠢的国君,按他养鸟的办法是绝对养不好鸟的。庄子写这篇寓言的寓意,绝不在于揭露鲁侯的无知和荒谬。这篇寓言最深层寓意,是通过鲁侯不是“以鸟养养鸟”,而是“以己养养鸟”的失败教训启发人们养鸟要顺乎自然,充分掌握养鸟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养好鸟。由养鸟要顺乎自然,推而广之,治民也要顺乎自然,治理老百姓要掌握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特点、习惯,老百姓被治理得丰衣足食了,反而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道家治民的最大成功,也是这篇寓言的最深层的寓意。
这篇寓言之所以成功,在艺术手法上是庄子对表达寓意有关的细节的功力之深,用笔之勤,如寓言中鲁侯养鸟的方法、食物以至乐章,都写得非常庄重、详尽、具体,把鲁侯的愚蠢荒谬、无知反衬得非常突出;鲁侯采取的这些方法、食物以至乐章,不但不能使海鸟感动,反而直接促使海鸟死亡,那就是庄子笔下的海鸟“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我们说这只鸟是死在愚蠢、荒谬、无知的鲁侯之手,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新唐书原文: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
- 文言文《月赋》原文与译文南朝宋谢庄的《月赋》并非《月赋》的开山之作,最早写《月赋》的是公孙乘。这个公孙乘是西汉梁孝王的门客,现在被收进《古文
-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司马光砸缸是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
-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务物,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转为辞草,掌天
- 《白侯之贤》出自明代宋濂的《书白衢州》,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白侯贤能之处体现于三点:定科繇,律己,驭吏。三衢沈君持正,盛称
-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明)金实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
-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
-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
-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
- 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整体把握,不究细处。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
- 资治通鉴原文:曹操将击乌桓(1),诸将皆曰:“今深入征之,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
- 宋史·包拯传的文言文训练题4.(12分)(2012,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
-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
- 明史原文:严清,字公直,云南后卫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富顺知县。公廉恤民,治声大起。忧归,补邯郸。入为工部主事,历郎中。董作京师外城,修九
- 韩愈《讳辩》原文及翻译导语: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下面和小编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象祠记附译文象祠记 (明)王守仁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
- 资治通鉴原文: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 《汉书》的文言文原文: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 后汉书原文:曹褒,字叔通。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末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
- 华佗治病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对于有的同学来说有难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华佗治病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华佗①治病陈寿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