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欧阳修《中述》阅读答案及翻译

欧阳修《中述》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09:22:58 

标签:

中述
欧阳修
①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苟。孔子罪宰予曰:“于予与何诛①!”罪冉求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②。”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③以列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之,于冉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孔子岂阿其所好哉?所求于人者簿也。管仲功施天下,孔子小之。门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问其余,则未为好学者。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冉求、宰子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辨是与非无所苟也。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犀。    ②盖辨是与非者无所苟,所以明圣人之道。如宰予、冉求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人善乎?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七十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圣人之道乎?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处者易。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矣。
    ③故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所以求其全。圣人之道,本乎中④而已。
    【注】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③为科:评定等级。④中:指中庸。
1.从第①段看,宰予的“是与非”是指。(2分)
2.对“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B.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C.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D.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3.对第①段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门见山地提出君子评判人和事的具体态度和方法。
    B.孔子评判弟子与管仲的典型材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画线句借助反问句,排除了对孔子做法误解的可能。
    D.运用并列式结构,使本段的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4.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2分)
5.简述“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在孔子身上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
1.是:擅长辞令的长处;非:白天睡觉的缺点。(每个点1分)  
2.C
3.D
4.内容上看,是对上文论述内容的补充;形式上看,使论证更加严密。(每个点1分)
5.文中的“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是指圣人评判人事的态度和方法是建立在中庸的基础之上的。(1分)孔子虽然批评宰予和冉求,但仍然取其“善”,不因其缺点而忽视他们的长处。(1分)这种不偏不倚评判符合中庸思想。(1分)
  
【参考译文】
君子要求别人的东西很少,但分辨是非时却一点不马虎。孔子指责宰予时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我能批评他什么呢?”指责冉有又说:“你们敲着鼓去攻击他就行了。”这两个人得罪了圣人,孔子好像和他们决裂了,等到评定学生等级时,挑选的不过几个人,因为宰予善长辞令而被他选中,冉有善长政事也被选中,并不因为他们的缺点而忽略他们的长处。难道这是孔子讨好他喜欢的人吗?只不过是由于对别人的要求很少而已。管仲的功绩造福于天下,但孔子却轻视他。有三千名学生,只表扬颜回好学,问到其他人,他就说,没听说谁是好学的。闵损、原宪、曾子等人都不在好学之列。冉求、宰予又这样得罪了孔子,难道孔子不喜欢谈论别人的长处吗?只不过分辨是非一点不马虎,要求别人的很少,别人向他学习的却很多。
    分辨是非不马虎可以阐明圣人之道。假如像宰予、冉求这样的人都不可列入好的一类,那么就难找到十全十美的人了,哪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呢?假如对管仲不去批评,那么从政的人只要做到这种地步就会停止,七十子都被称赞好学,那么好学的人只要像他们那样学习就会停下来,怎么能解释圣人之道呢?这样选取人的长处,我自己可以学习的就会很多,人们处世就会容易。像这样明白道理,那么我和别人运用的方法就很清楚了。
    因此说对别人要求少,并非掩盖他的过失,谈论别人不马虎,才可以要求他全面。圣人之道,建立在中庸的基础上。《春秋》的大义难道比这还容易吗?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公羊传原文: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②也。何大乎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 文言文的经典语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
  • 耿秉传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
  • 游雁荡记清·方苞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
  • 阿房宫赋译文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阿房宫赋译文,欢迎阅读参考!阿房宫赋译文及注释译文六国为秦所灭,天下被统
  • 张惠言原文: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
  • 殷仲堪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②,亦
  • 晋书原文: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
  • 明史章溢传原文: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
  • 《易传·彖传下·蹇》文言文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
  • 常见的20个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3.爪牙今义:
  • 新唐书原文: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 * 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
  • 学生学好文言文要注意六点其实一直有这样的争议,小学生到底该不该学习文言文,该与不该主要看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有这种意识的家长也主要是因为
  • 文言文语段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l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 文言文阅读:《谏论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
  • 20个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3.爪
  • 文言文《左传·桓公·桓公十六年》原文及翻译原文【经】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秋七月
  • 寇准文言文翻译答案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是关于寇准文言文翻译答案的内容,
  •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①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