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判断句例说

文言文判断句例说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21 19:18:36 

标签:

文言文判断句例说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第一、“......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第二、“......,......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第三、“......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第五、“......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第六、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第七、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第八、用动词“为”“是”表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第九、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弃书捐剑    【原文】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 列女传文言文节选翻译《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汉族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共七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列女传文言
  •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善谈论。居父丧,哀毁逾礼。入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钦宗嗣位,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
  •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
  • 李离自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启示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过听 * ③,自拘当④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⑤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
  • 义犬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
  • 语文中考文言文练习题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
  • 史记原文:平阳侯曹參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
  •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 北齐书樊逊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人也。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
  •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
  • 宝绘堂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 天衣无缝文言文天衣无缝是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天衣无缝文言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原文郭翰夏日卧庭中,仰视空中
  • 《百家姓.尤》文言文的历史来源《百家姓?尤》作者:佚名历史来源「尤」源出 ;一 ; 出自「沈」姓。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时,王审之在福建称
  • 王翦将兵文言文翻译王翦将兵文言文出自《史记》卷74,下面请看王翦将兵文言文翻译的更多详细内容!王翦将兵文言文翻译原文: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
  •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fěi)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9)。又尝在蕺(jí)山(5)见一老姥(mǔ)(
  • 《孟子·尽心下》文言文赏析出自战国诗人孟子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
  •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甲)而蔽障于谗。(乙)心烦虑乱,(丙)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①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
  • 文言文知识总结之望江南·梳洗罢【原文】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翻译】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
  • 文言文的短句与标点的妙招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杭州市萧山区提供:官网建设,代码优化,搜索引擎排名推广  大庆潜油电泵公司  淮北深创照明有限公司  龙岩德祥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