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17 02:19:26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弃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①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②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史记·晋世家》)
①虢 [guó] ②騺:(马)难起步的样子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给予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放肆
D.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 (乏困:疲倦)
B.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C.已而倍其地约 (倍:通“背”,违背)
D.卒与粟,自雍属绛 (属:接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
B.夜缒而出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D.吾其还也。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11. 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3分)
12.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4处)(4分)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参考答案
8.【答案】C 肆:延伸,扩张
9.【答案】A.(乏困:缺少的(东西))
10.【答案】C.(A于:对,对于;向 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之:的;D其:副词,还是;代词,他的)
11.【答案】(1)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
那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3分)
(得分点:鄙,焉,倍)
(2)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卖给了我们粮食,如今秦国饥荒请求来买粮食,给
他粮食还有什么疑问的呢?(得分点:贷,籴,何疑)
12.【答案】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
深也/相结之厚也。(断对1处得1分)
译文
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公背弃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使弱小的.国家依附;抛弃与晋国的旧恩,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非常切合秦穆公的心思(要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的信义也很深了,相互的交情也很厚了,(但)一旦被烛之武说的利益诱惑(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变化),抛弃晋国就像擦眼泪吐唾沫一样容易,(将来)对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追逐那更大的利益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后汉书原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
- 《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 易错文言文的知识点一、通假字1、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2、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二、古今异义词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
- 八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名句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八年
-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
- 张佐治遇蛙文言文原文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下面小编整理的张佐治遇蛙文言文原文,欢迎来参考!原文: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
- 论语文言文练习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 陋室铭文言文赏析《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qu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文言文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
- 南史原文:伏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传父业,能言玄理,与乐安任防、彭城刘曼俱知名。仕齐位东阳郡丞、鄞令。时曼容已致仕,故频以外职处,令得养
- 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叶公好龙: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
- 廖 立 传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
- 清明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nb
- 《百家姓.冀》文言文的历史来源历史来源1、出自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
- 高中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
-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 * 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
- 汉书原文: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明经学,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
- 宋书原文:许均,开封人。父邈,太常博士。均,建隆中应募为龙捷卒,征辽州,以功补武骑十将,赐锦袍、银带。从曹彬征金陵,率众陷水砦,流矢贯手。改
- 姜宸英原文:明神宗皇帝在位之十年十月,上用言官论司礼监太监冯保罔上诸不法事,罪当诛谪,旋命有司籍其家。当是时,中外莫不称快,服上英决而御史李
- 张衡传的文言文翻译《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通过课文《张衡传》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下面是小
